常识 | 費鞏 |
释义 | 費鞏1905——1946原名福熊,字寒鐵、香曾,江蘇吴江人,1905年 (清光緒三十一年) 生。7歲在蘇州求學。13歲赴上海入南洋模範小學,後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學。1923年入復旦大學。翌年被推為學生評議委員會主席和復旦附屬小學董事長。1926年6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政治學系,獲文學士學位。二年後出國留學,先在法國巴黎,翌年轉英國牛津大學習政治經濟學,並研究英國及西歐各國政治制度和歷史,1931年畢業。九一八事變後回國,改名費鞏,任《北平日報》社評委員,繼入中國公學任教,並主編《復旦同學會會刊》一年。1932年秋,入復旦大學任教。1933年秋,應聘任浙江大學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兼注册課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隨浙大西遷廣西宜山。仍在浙大任教。1939年11月,隨浙大再遷貴州遵義。1940年7月,任浙大訓導長。1941年1月去職。1942年底,返遵義浙大繼續執教。1945年1月,應復旦大學邀請,至重慶北碚舉辦民主與法制特别講座;2月在郭沫若起草之文化界《對時局進言》上簽字; 3月5日前往北碚復旦大學,在重慶千厮門碼頭突然失踪,被秘密綁架,關入中美合作所。1946年1月後,被秘密殺害。年41歲。著有《英國文官考試制度》、《英國政治組織》、《比較憲法》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