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許傑 |
释义 | 許傑1901——字士仁,號子三,筆名張子三,浙江天台人,1901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 生。17歲考入浙江省立第六師範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後轉入紹興省立第五師範學校,與同學组織微光文藝社,在《越鐸日報》上出版《微光》半月刊。1922年畢業後,任小學、中學教員。1924年被吸收爲文學研究會會員。1927年回浙江天台,任小學校長。1928年赴南洋吉隆坡,任華僑報紙《益群日報》主筆。1929年回上海,在建國中學任教。1930年至廣州中山大學預科任教。1932年被聘爲安慶安徽大學文科教授。1935年任暨南大學教授。抗日戰争爆發後,回原籍主持大公中學校務。1939年在廣東省立文理學院任教。1941年回暨南大學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及校務長。抗戰勝利後,先後在上海臨時大學、同濟大學、蘇州社會教育學院及震旦大學等校兼課,曾參加大學教授聯誼會和中國民主同盟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第一届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爲全國作協會員、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同時任復旦大學教授。1951年調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後專任教授。著有《新興文藝短論》、《許杰短篇小說集》、《許杰散文集》、《許杰短篇小說選集》等。 許傑1901——又名興吾,安徽廣德人,1901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 生。1925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後任安徽建華中學及第一中學教員。1929年5月至1949年,在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其間,於1929年參加中國地質學會; 1942年1月至1946年7月,任雲南大學教授; 1944年在昆明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49年10月至1954年2月,任安徽大學校委會主任委員; 同時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2月起,任地質部副部長,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後爲民主同盟中央常委,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古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科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1958年蘇聯古生物學會授予名譽會員稱號。著有《長江下游之筆石化石》、《下蜀層之腹足類化石》、《浙江西部之上奥陶紀及下志留紀》、《蘭田古冰磧層》、《宜昌層及宜昌期生物群》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