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0004附录二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
释义 | 0004附录二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共62处) (一)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0处)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 销烟池在广东东莞县虎门海滩处(太平镇口)。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的英、美等国输入的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毒品,当众销毁于此。虎门炮台在珠江出口处的穿鼻洋。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炮台屡挫英侵略军的进犯,1841年2月25日,著名的抗英将领水师提督关天培及将士四百余人在这里全部壮烈殉国,在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在江苏南京市长江路292号。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在此定都,将清两江总督衙门旧址扩建为天朝宫殿,称天王府。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殿、大殿前东西朝房、大殿后穿堂及暖阁、大殿后东侧内厅三进以及西花园等。天王府后的楼房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伪总统府。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在天津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原为清代供奉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塑像的道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天津兴起。著名的乾字团首领曹福田,由静海县来到天津,率团民在这里设总坛口,并利用这里的场院练团。以后刘呈祥、林黑儿、张德成等其他首领,也常在这里拜坛议事,领导和指挥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吕祖堂坛口成了天津义和团的重要活动遗址。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 在江西萍乡市安源半边街。1922年5月1日成立俱乐部,同时组织了工人纠察队。俱乐部的宗旨为“保护工人的利益,减除工人的压迫与痛苦”,得到了工人的拥护。9月大罢工后,俱乐部由七百多人迅速发展到一万三千多人。俱乐部第一任主任是李立三,后为刘少奇。罢工前,工人俱乐部设在牛角坡52号(原为湖北同乡会会址,由俱乐部租用),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指挥部设在这里。罢工胜利后,刘少奇主持会议,决定由工人集资按苏联莫斯科大剧院的式样兴建一所新俱乐部,于1923年5月1日落成。 八七会议会址 在湖北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 (原汉口三教街41号)。在大革命遭到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 于1927年8月7日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由瞿秋白主持,李维汉为执行主席。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撤销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选举了临时中央政冶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主要任务。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西安事变旧址 在西安市建国路金家巷17号,当时是张学良将军的公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民族运动高潮的推动下,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当时均奉蒋介石之命“围剿”陕北的红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实行兵谏,逮捕了蒋介石。12月16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调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而有力推动了全国性的民族抗日战争。西安事变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在山西五台县城东45公里的松岩口村。1938年6月,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Norman Bethune),来到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后,为了改进战伤救治工作,于9月15日利用松岩口的龙王庙旧址,改建成模范医院外科室,内设手术室、医务室、消毒室、洗涤室、病房,被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誉为“白求恩模范病室”。1940年原建被日本侵略军焚毁,1974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按原貌重建,作为革命遗址进行管理保护。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由陕北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于同年5月26日来到平山县西柏坡村,与中共中央工委汇合,在此地召开了政治局九月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著名的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组织和指挥了震撼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由此迁往北平(今北京)。1958年因治理海河、兴建岗南水库,旧址成为水库淹没区。1971年迁建在旧址北部,大体保持原貌。 宋庆龄故居 在北京后海北河沿46号,是一所古朴而秀丽的宅院。1949年9月宋庆龄受中共中央邀请,从上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从此定居北京,1963年迁居于此。在绿草如茵的院内,矗立着一座中西式结合的二层楼房,宋庆龄同志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十八年,直至逝世。 宋庆龄墓 在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宋氏墓地。宋氏墓建于1932年。面积195平方米。宋庆龄墓在其父母之墓东侧。墓碑用颜柳体镌刻,“一八九三年——一九八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立”等字。周围遍植松柏,庄严肃穆。 (二)石窟寺(5处) 巩县石窟寺 在河南巩县城东北7.5公里洛水北岸的大力山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原名希玄寺,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今名。建寺之前,当北魏孝文帝时(471年—499年)在此凿窟造像,其后东西魏、北齐、唐继续开凿。现存大窟五个,大佛三尊。窟内雕刻非常精美,特别是平棊极为精致。窟内的帝后礼佛图浮雕是国内所存规模较大而又完整的古代艺术品。 须弥山石窟 位于宁夏固原县西北45公里的须弥山东麓,六盘山脉的北端。从北朝起,历代都在此营造窟室。石窟沿着山崖开凿,长约2公里,共有北魏和隋唐时代的窟二十个,此外有些窟内还有宋、金时代加刻的小龛。两个北魏窟为支提式作法,风格与云冈第四期相似,雕像清秀刚劲,中心有四方塔柱,塔柱分层,每层均有佛龛,洞窟四壁按一佛二菩萨配列。隋代布局如同北魏窟,但中心塔柱改为单层,铺像增二弟子,雕像造型手足丰腴,朴达拙重。唐代十余窟,中心塔柱消失了,铺像增至七身,造像面型方颐丰满,表情安祥。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合流处。大佛为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的一尊弥勒坐像,故又名凌云大佛。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在新疆吐鲁番县城东40多公里的胜金公社木头沟西岸断崖上,是吐鲁番地区保存洞窟最多、壁画较好、建筑形式多样的一处石窟群。洞窟创建于南北朝末期,迄于元代。编号洞窟六十四个,七种类型。壁画内容有佛教故事,各种菩萨和佛的形像,也有与音乐、舞蹈、服饰、建筑有关的图案花纹,以及回鹘文、梵文、吐火罗文、婆罗迷文的壁画题记等。新发现的十余个洞窟,其中五个有壁画,还出土大量汉、回鹘文文书等。为研究佛教史、美术史等提供了大量珍贵实物资料。 飞来峰造像 杭州飞来峰位于西湖北山区灵隐寺的对面。又名灵鹫峰。东晋咸和初(约326年),印度高僧惠理登此山,说“此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因名其峰为飞来峰。在石窟内和崖壁上,分布着三百八十多尊造像,始凿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其后宋、元均有开凿,而以元代居多。主要洞窟有青林洞、玉乳洞、龙弘洞等。造像有佛像、菩萨、天王、弥勒、飞天等。许多北宋和元代的题记,可作确切年代的考证。造像风格柔和、圆润,雕造精美,保存完整,是南方晚期造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8处) 修定寺塔 在河南安阳县西35公里的清凉山上。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毁于清末。唯塔独存,根据塔的题记和形制判断,此塔建于盛唐时期。塔身平面呈正方形,塔座为束腰须弥座,其上砌叠涩檐和塔刹,因年久失修,塔刹已不存在。塔身用模制的菱形、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图案的浮雕砖五千块嵌砌而成,雕出佛像、菩萨、天王、力士、武士、仕女、飞天、伎乐,以及动物中的老虎、大象、猛狮、天马、蟒蛇等七十二种图案,形象生动逼真。该塔在造型艺术上,为唐代亭式塔中的精品。 玉泉寺及铁塔 玉泉寺在湖北当阳县城西15公里的玉泉山东麓。汉建安年间,普净禅师结茅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隋开皇时,智者禅师继倡立法门。以后,唐、宋、元、明均曾增建、重修。现存主要殿堂尚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毗卢上方、东堂、西堂、般舟堂、藏经楼等,其中大雄宝殿建筑规模宏伟,高21米,七开间,梁架斗栱用材硕大,建筑结构具元代风格。殿前置重三千斤的隋代铁镬,亦为珍贵文物。铁塔在玉泉寺前,据塔身铸铭,此塔原名“佛牙舍利宝塔”,铸于“皇宋嘉祐六年(1061年)辛丑岁八月十五日”。塔基用特制青砖砌成,塔身全为生铁铸造,重达53.3吨,八角十三层,高约17.9米,为国内现存最高的铁塔。 万部华严经塔 俗称白塔。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建于辽圣宗时(983年—1031年),以后历代都曾维修。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高七层,约43米。每层均设腰檐平座。第一层塔身南北辟门,南门上嵌“万部华严经塔”匾额。第一、二层塔身券门两侧塑力士像二,其他各面设假门假窗,门窗两旁亦塑天王、力士、菩萨等。塑像衣纹流畅,姿态优美,是辽代雕塑艺术的精品。 华林寺大殿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屏山南麓。创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初名“越山(屏山)吉祥禅院”,明正统间改称今名。原有建筑布局大部废毁,现仅存大雄宝殿。大殿原构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八架椽前后乳栿对四椽栿用四柱,平面略呈方形,单檐九脊顶,全高12.8米。该建筑具有独特风格,为国内所罕见,是研究我国宋代古建筑的珍贵实例。 开元寺 在福建泉州市西街。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现寺占地约50亩,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戒坛、藏经阁、功德堂和东西石塔等。大雄宝殿名曰紫云大殿,系明代重建,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全高20米。斗栱附饰飞天乐伎,为国内木结构建筑所少见,是研究我国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例。大殿东西两侧有建于宋代的大石塔一对。东名镇国塔,高48.24米;西名仁寿塔,高44.06米。双塔均为五层八角仿木楼阁式建筑,雕刻精致,雄伟壮丽,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对石塔。 灵岩寺 在山东长清县东南25公里方山(属泰山山脉)之阳。方山又称玉符山,相传苻秦永兴中(357年—358年)竺僧朗来此建寺说法,“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灵岩。其后北魏、隋、唐再度重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唐代积翠证明龛,宋代辟支砖塔及元明时代的木构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钟鼓楼等。千佛殿内保存的四十尊宋代彩绘泥塑罗汉,神态生动,塑制精美,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在江苏苏州城内观前街,相传始建于晋咸宁年间。初名真庆道院,唐改开元宫,宋改天庆观,元至元元年(1264年)始称玄妙观。旧观范围很大,现存较大的建筑主要是山门和三清殿。三清殿系宋代淳熙六年(1179年)所建,是江南现存最大的一座古代木构建筑。殿面宽九间,计46.1米,进深25.55米。殿内斗栱用上昂结构,是研究宋代木构建筑造法的重要实物。 岩山寺 在山西繁峙县城东南40公里天岩山北麓天岩村。原名灵岩院。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名文殊殿,建于金代,重修于元。殿内置一大佛坛,坛上塑文殊、胁侍、天王等像,均为金代作品。最有价值的是四周壁画。壁画中除表现大量的佛经故事和古建筑外,还有各种人物、衣冠服饰、仪仗执事、车辂鞍辔、街市生活,对研究金代的建筑、文化、社会面貌等均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北岳庙 在河北曲阳县城内。原名北岳安天王圣帝庙,简称北岳真君庙。为祭祀我国古代五岳名山北岳恒山的神庙。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时期。清以前历代沿袭,在这里祭祀北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改在山西浑源州祭祀北岳,此庙遂废圮。此北岳庙建筑规模宏大,平面布局成田字形,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而北有神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德宁之殿等。主体建筑是德宁殿,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是元代木建筑中最大的建筑物。殿内东西两壁壁画异常精美,闻名全国,曾讹传为吴道子所绘,实际上应与建筑同为元代作品,是我国绘画史上重要的作品。此外,庙内所存北魏以来碑刻百余通,亦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料。 紫霄宫 在湖北均县天柱峰东北展旗峰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道教胜地武当山的“八大宫”之一。规模宏大,建筑保存比较完整。进宫门后有左右碑亭、龙虎殿、十方堂、紫霄大殿和崇台等建筑。在中轴线的两旁建有东宫、西宫,四周围砌以高大的红墙,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据《太和山志》和宫内碑刻记载,紫霄宫建成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以大殿最宏伟,建筑形式与结构全是明代建筑官式作法。除建筑外,宫内保存很多碑碣,以及铸造和雕塑艺术品,如八大帅(铜铸)和铁画等,均为珍贵文物。 显通寺 在山西五台山台怀镇北侧。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始建于汉明帝时期(58年—75年),称“大孚灵鹫寺”;唐代称“大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改称“大显通寺”。现存建筑大部为明代所建,总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殿宇七座,两厢有配殿禅院,铜殿一座,面宽三间。铜塔原有五座,现存二座,高8米。寺中的无量殿全部用砖仿木构形式砌筑,非常精美。 哲蚌寺 在西藏拉萨市西北5公里的半山坡上,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嘉央曲结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所创建。殿宇连接,规模宏大,层次错落有致;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现寺内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洛色林札仓、德芝札仓、葛丹颇章、甲央拉康等,为明清以来陆续修建,均保存较好。历世达赖都以此寺为母寺。寺内藏有用金汁丹朱手抄经典及朝廷赐给西藏地方的佛像文物等,对研究西藏的建筑艺术及宗教历史、宗教艺术,均有较高价值。 色拉寺 在西藏拉萨市北郊3公里的色拉乌孜山麓。为黄教始祖宗喀巴的弟子降青曲结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所创建。是黄教六大寺之一。现在寺内主要建筑有钦措大殿、麦扎仓、吉扎仓、阿巴扎仓等,为明清两代陆续修建,建筑宏伟,雕刻精美古朴。各殿佛像、壁画、经典、唐卡及内地织绣的经幡、挂幛等收藏丰富,并藏有明朝廷赐给西藏地方的经典、佛像、法器等珍贵文物。 皇史宬 在北京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南口东边。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皇史宬又名表章库。是明清两朝保存皇室史册的档案库。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皇史宬大殿、东西配殿、碑亭等,四周有高墙围成独立的院落。大殿九间,庑殿顶覆以玻璃瓦,殿宇全部用砖砌筑,内部发券,外表仿木构形式。这种砖石结构的无梁殿,其作用在于防火。殿内设置一高大的石制台座,置放铜皮镀金樟木大柜一百五十二个。皇室的圣训、玉牒、实录等文献档案即存于柜内。 悬空寺 在山西浑源县东南5公里恒山之麓。创建于金代,明代重修,其后又曾加修葺。寺的建筑方式,是沿着悬崖安梁架屋,钉椽铺瓦,殿宇之间以栈道相通,使其层楼连接,相互依傍,远望似仙山楼阁。在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这种形式是少有的。寺内尚有金大定年间和明代碑刻,以及明清的匾额、佛龛、佛像等文物。 天一阁 在浙江宁波市城西。创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前后,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清康熙四年(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书楼前后堆筑假山,环植竹木。1933年,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把原在孔庙内的尊经阁,连同当地保存下来的一批历代碑刻,迁建天一阁后院,命名“明州碑林”。阁内原藏书一万三千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有不少是海内孤本。 古观象台 在北京东城区建国门的南城墙上,为元代所设,原名司天台。明清两代天文观测都以此为中心,故亦称“明清观象台”。明正统七年(1442年)复制了一套仪器,其中有浑仪、简仪等,并修缮了台下的紫微殿、漏房等建筑。崇祯年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沙漏等。到清代又增添了一些仪器,改名古观象台。现保存着紫微殿、漏房、晷影堂、司天台等建筑和清代制造的天体仪、象限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等八种天文仪器,是现在世界上保存有天文仪器的最早的一座天文台。 经略台真武阁 在广西容县城东人民公园内。经略台因唐代诗人元结于乾元大历年间(758年—779年)任容管经略史而得名。现在的真武阁是明万历元年(1573年)修建的,其后虽经过多次重修,但整体建筑结构和形式仍保存明代的样式。阁高三层,矗立在经略台之上。真武阁结构巧妙,稳固美观,有很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瞿昙寺 在青海乐都县南20公里的山沟里。创建于明洪武年间,永乐十六年(1418年)、宣德二年(1427年)陆续扩建,清代曾加修葺,是青海唯一的明代早期官式群组建筑。寺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主要建筑有天王殿、瞿昙殿、宝光殿、小钟鼓楼、四经堂、喇嘛塔、后院隆国殿、大钟鼓楼等。瞿昙寺以古朴的建筑、精美的石雕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壁画而著称。殿堂内的大理石佛座、器物座、佛像、铜钟,碑亭内高达五米多的巨大石碑, 都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珍贵文物。 北京城东南角楼 在北京城内城东南城墙的转角处。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修建,正统四年(1439年)落成。明清两代具有防御作用。角楼作曲尺形,重檐歇山顶,四层箭窗(孔)共一百四十四个,气势雄伟,是北京城角楼中仅存的一处。 都江堰 在四川灌县城西岷江上游,为战国末期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50年前后)蜀郡太守李冰率众所筑。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岷江汹涌,经都江堰化险为夷,变害为利,使川西平原千百年来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的天府。此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作为文物保护点有: “二王庙”、“索桥”、“离堆”、“玉垒关”、“凤棲窝”、“斗犀台”。保护范围东至玉屏山脚,东北沿灵岩沟至灵岩山峰顶,西至百丈堤,南至外江南岸,东南至南桥,西北至百花顶。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山东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原为宋代刀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镇守于此。主要建筑有水门水闸、防坡堤、平浪台、码头、敌台(炮楼)、灯楼、护城河等,是明代的海防要塞。水城在港址的选择、港湾的设计及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我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蓬莱阁在丹崖山巅。围绕蓬莱有不少的神话传说。阁初建于宋嘉祐年间 (1057年-1064年),明扩建,清重修。阁上存有历代碑刻二百多块,著名的有苏轼《海市诗》碑及石刻楹联等。 太和宫金殿 又名铜瓦寺。在云南昆明市市东7公里的鸣凤山上,太和宫道观内。金殿铸造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全部用青铜仿木结构铸成。平面方形,面宽进深各三间,重檐歇山顶。斗栱、梁架、藻井以及外檐装修等仿木建形式;门窗格扇用镂空及浮雕方法,刻铸出龙凤花草及锦绣图案,极为精美,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金属铸造工艺上重要的遗物。 豫园 在上海旧城厢东北。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创建,万历五年(1577年)扩充至七十余亩。为江南名园之一。该园原是明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花园。潘是上海人,取名豫园,乃“豫悦老亲”之意。园林布局设计和堆叠假山都出于当时名匠张南阳之手。园内主要有点春堂、大假山、三穗堂、玉玲珑、快楼和湖心亭、九曲桥等三十余处古代建筑,具有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恭王府及花园 在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是清道光帝旻宁第六子恭忠亲王奕訢的府园。恭王在咸丰帝死后,以参预慈禧太后的夺权政变而闻名。恭王府的前身,作为一所大型宅第,始于清乾隆晚期,当时是大学士和珅的宅第。后来和珅获罪,府园旋归庆王,至咸丰帝时,又归恭王。恭王府即以清代最后一代府主得名。府内分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西路为“天香庭院”,中路为“嘉乐堂”。花园在王府之后,曲廊、亭榭、山石、水池、树木布置得体。恭王府是目前北京遗存的最完整的王府之一。由于恭王府及花园的设计富丽辉煌,斋室轩院曲折变幻,风景幽深,从前还有碧水缭绕,因此一向传闻这里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网师园 在江苏苏州市城南葑门附近的阔家头巷内。原为南宋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清乾隆年间,园主宋宗元筑园其地,重行擘划布置,名网师园。网师,苏州人对渔翁的别称,宋氏以此定园名,也寓渔隐之意。园以幽深、曲折见胜。园分三大部分:东部原为住宅;中部是主园;西部为内园。整个布局以封闭为主,外型整齐均衡。内部宅院分明,又紧密结合。全园分区明显,境界各异。园地不过几市亩,建筑密度超过百分之三十。园的结构紧凑,假山、水池互相衬托;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比例合适。又充分采用借景和对景等造园手法,使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具有迂回曲折,移步易景之妙。 程阳永济桥 又称程阳风雨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处。据民国《三江县志》记载,该桥于民国九年(1920年)为程阳乡属八寨所建,石砌大墩五,上架四丈余长盈抱之杉树,凡三层,横跨江流,桥上设亭二十四间,中亭作塔形,祀关帝,两头建八角楼,置栏杆板凳,供人游息。桥身为廊屋式木结构。两端为歇山顶,中央为八角攒尖顶,两旁为四角攒尖顶,外观十分玲珑秀丽,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创造性作品。 拉卜楞寺 我国黄教(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坐落在甘肃夏河县城的西端。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寺院规模宏大,占地一千三百亩,内设六大学院、十八佛寺、金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以及宗教上层府邸等约五十座大型古建筑,附设僧房一万余间,转经廊“嘛尼古拉”长达三里。十年“文革”浩劫中该寺遭到破坏,剩余大型古建筑二十三座。寺中保存大量佛像、壁画,另存金银、玉石、丝织品等各类宗教文物、艺术品、法具、证件一万余件。还有藏文古籍几万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四)石刻及其他(2处) 常德铁幢 原在湖南常德市乾明寺大殿前,1979年1月迁至常德市滨湖公园内。一般的佛教经幢是用石头或木料建造而成,铁经幢是非常特殊的。它用白口生铁铸成,形式上却仿木结构作圆柱形,高十二层,层与层之间挑出短檐,从下至上有明显的收敛,使整体成上小下宽的塔状。幢身的下部铸有半身力士像和释迦牟尼佛像,周围还用金杆状花纹、连珠纹和虎、龙等动物图案装饰;中部是其主要部分,铸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文,以及捐资造幢人的姓名、官职。幢高4.33米,底部直径为0.9米,重1520.8公斤。铁幢基座部分用红砂岩石制作,雕成须弥形,上饰多层花草图案,线条流畅,古朴而端庄。 地藏寺经幢 原名地藏寺古幢,在云南昆明市拓东路古幢公园内。宋末蜀僧永照云悟建地藏寺,而经幢则是当时大理国臣僚袁豆光所立。幢高约6.5米,石质,八角七层。第一层刻四金刚及梵文,以上各层刻佛像,雕工极为精美,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五)古遗址(10处) 元谋猿人遗址 在云南元谋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上那蚌村。1965年5月1日在此发现一成年猿人的一左一右的两枚内侧门齿,经测定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左右,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猿人化石。该地点还发现了云南马、犀牛、羚羊等更新世早期化石,以及当时使用的石器和用火的痕迹。 蓝田猿人遗址 在陕西蓝田县陈家窝村和公王岭。1963年在陈家窝发现了猿人颌骨化石。1964年在公王岭发现了猿人头盖骨化石。前者距今有五、六十万年,后者距今约一百万年。在化石的地层中,还出土北豹、斑鹿、野猪、獏、三门马、鬣狗、野牛、大扁鹿、猕猴等几十种化石。为古脊椎动物和人类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大汶口河两岸的宁阳堡头和泰安大汶口附近。1959年首次发现,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发掘墓葬一百三十三座,出土文物包括陶器一千多件,其中有红灰、黑、白各色陶器,间有精美的彩陶;石器、骨器及动物骨骼亦甚丰富。考古学界将大汶口遗址文化及与其相类似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1974年至1978年,又先后进行多次发掘,遗址内涵丰富,出土文物甚多。大汶口文化从公元前四千年前开始,经历了大约两千年的发展。它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河姆渡遗址 在浙江杭州湾余姚县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四万平方米。1973年发现。有四个相继迭压的文化层,其中第四层是这个遗址主要文化层,出土的陶器有釜、罐、钵、盘、盆,还有碗、杯、盂、陶猪玩具等。出土的生产工具,骨器多,石器较少。发现有稻谷和其他禾本科农作物的堆积,证明河姆渡遗址人们以从事农业经济为主。动物遗骨发现很多,其中猪骨比例很大。还发现了大量的木构建筑遗迹。有的陶器和骨面上刻划着装饰花纹,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突破了我国原有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分布的界限,为探索更早年代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周原遗址 在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北倚岐山,南临渭河。遗址中心区横跨岐山县东北和扶风县西北部,北起岐山南麓,南至岐山县青代公社的祁家沟、山岔河和扶风县法门公社的张吴、南陈、尧白等村;东起扶风县交阳河,西至岐山县岐阳沟。周原遗址历来是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出土地点。有名的大盂鼎、毛公鼎等均出于此。近几年又发掘了西周时期的大型宫室建筑基址,以及大量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青铜器和卜辞甲骨。重要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这里就是周人的“岐周”所在,终西周之世,都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周王室曾在这里多次举行祭祀活动。这是一处探索和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重要的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在湖北大冶县。范围包括铜绿山、大岩阴山、小岩阴山、柯锡太村、螺蛳塘、乌鸦扑林塘等处,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在遗址中发现多处面积很大的古矿井和炼炉。遗址是一处规模庞大、保存完好,埋藏丰富,延续时间较长的古代矿冶基地。经考古发掘已清理出春秋至汉代的木构井巷支护的采矿井和各种采矿工具,如木铲、木槌、铜斧、铜锛、铁斧、铁锄等。许多古矿井都在地下水位下十几米,说明当时已积累了井下支护、排水、通风、提升等丰富的采矿经验。此外,遗址散布大量的陶片,有鬲、豆、罐、盆等,并有饼状铜锭出土,还有大量的炉渣和炼铜遗物。 丸都山故城 在吉林集安县长川村的山麓台地上,是古代高句丽(公元37年至668年)前期的都城。方圆十四里,西北高而东南低。东部城墙保存完整,高达6米。城墙顶修有宽阔通道,外侧筑女墙,高约1米。城门遗址五处,均有瓮城。城内建筑遗迹有蓄水池、瞭望台和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故城颇具民族风格,对于研究高句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湖田古瓷窑址 在江西景德镇市。湖田窑兴起于五代,经宋、元至明中叶结束,历时六百余年。窑址距离景德镇4公里,分布在北起南河、南至狮子山、东起豪者岭、西至龙头山约40万平方米的台地上,交通方便,离原材料产地较近。五代窑在村东,宋、元窑在村南,元、明窑在南河沿岸。五代产品以白釉器为最精,两宋以影青刻印花器物为主,元代以黄黑枢府器为多,举世闻名的元青花亦在这里烧造,明代以民用青花为主。遗址遗物保存相当丰富,反映了景德镇近七个世纪的制瓷技术及生产规模的发展过程,是研究我国陶瓷业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在黑龙江阿城县城南2公里,濒临阿什河左岸的白城,为我国女真族所建金朝的早期都城。遗址主要由横竖相连的南北二城和皇城组成。遗址除城垣外,环城有堞楼(马面)、堡垒(楼橹)、瓮城和护城壕遗迹,皇城有午门和六座宫殿址。整个古城保存比较完整。 明中都皇城及皇陵石刻 明中都皇城在安徽凤阳县淮河中下游,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下诏,以其发祥地凤阳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遗址现存部分城门、城墙、门楼等,残存刻工精细、形态优美的石雕和形象生动的各种五彩琉璃脊兽。在中都城南有朱元璋父母陵墓,始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扩建。陵前尚存三十一对精美的石人、石兽雕像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大明皇陵碑》。 (六)古墓葬(7处) 司马迁墓和祠 在陕西韩城县城南芝川镇南原上,北距龙门40公里。祠为四层高台,石级相连。祠院有牌坊、山门、祠门、献殿、寝殿、墓、北偏院、后门等建筑。其中山门、寝殿建筑形式古朴。据碑文和实物对证,祠建于宋代。祠内历代游人、学士凭吊题咏的碑石很多。 杨粲墓 杨氏自唐末至明万历间世袭统治播州(今遵义一带),共传二十九世,七百二十四年。杨粲为第十三世土司,执掌播州事,有一定政绩。墓地在贵州遵义县皇坟嘴。杨粲墓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年-1251年)。1957年清理发掘。但由于已被破坏而出土文物较少,腰坑内获铜鼓两面,铸造精美。墓用白砂岩条石筑成,分南北两室,规模宏大。墓内石刻艺术品多而且精,为西南地区所罕见。后室有仿木构房屋建筑的壁龛六个,横梁影刻二处,墓壁有墓主人、文官、武士、侍女、进贡人等雕像二十八尊,大量装饰图案以花草动物为题材。刻工精细,线条流畅,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时代风格。 宋陵 在河南巩县坞罗河两侧十余里内的黄土丘陵上,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均葬于此。后来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的陵墓由汴京东南迁来。共七帝八陵,附葬皇后二十多个,陪葬宗室及王公大臣,如包拯、寇准等共百余人,形成庞大的陵墓群。每一陵园约占地120亩左右,周围筑以土墙,墙有四门,门房各置石狮,土墙四隅并有角阙。目前围墙、神门、角阙遗迹犹存。围墙正门外排列着成组的石刻群,左右对称,有石马、石羊、石象、石虎、石麒麟、石瑞禽、石华表及文官武吏和番使等,是宋代雕刻中之精品。 李时珍墓 在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风景如画的雨湖之滨。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是十六世纪中国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的著作《本草纲目》对医学和植物学贡献巨大。李时珍墓前有其夫妇合葬墓碑,为明万历癸已年(1593年)中秋其子李建元、建中、建万立。解放后多次拨款修缮,1955年修复了碑坊、纪念塔、六角亭、小形花台、墓墙和药圃。 郑成功墓 在福建南安县水头镇附近的复店康船山上。郑成功(1624年-1662年),南安人。为我国明末清初反抗荷兰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他于1662年收复台湾,同年病逝,葬于台南洲子尾。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迁葬福建祖墓。郑成功墓为三合土构筑,分为九室,墓碑、墓道均为石砌,墓前有华表一对,石夹板九对。1962年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重立碑记。 清昭陵 又称北陵,在辽宁沈阳市区北部。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关外清代三陵中,规模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清崇德八年(1643年)兴建,顺治八年(1651年)竣工,康熙、嘉庆年间都曾修建和重修。陵为平地建造,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遗存有华表、石狮、石牌楼、石雕像等。方城上建有隆恩门、明楼和四个角楼,城内建隆恩殿、东西配殿和东西配楼。隆恩殿前设有焚帛亭,殿后有石柱门和石五供,明楼后建有月牙城和宝顶。陵园的平面布局和建筑装饰艺术与明清诸陵不同,具有重大建筑艺术价值,现已辟为北陵公园。 成吉思汗陵 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名铁木真。他以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统一了蒙古各部。他发动的一连串的对外征服战争,深深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成吉思汗陵,原设在内蒙古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抗日战争时期迁到甘肃榆中县兴隆山,十一年后又移置青海塔尔寺。解放以后,应广大蒙古各族人民的要求,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迎回内蒙,并在原来陵寝所在地新建三座亭式相连的大建筑。正中为重檐八角殿堂,后为寝宫,是一座富有蒙古族传统建筑特色的陵园。 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参照《中国名胜词典》、《文物》一九八二年第五期载《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编写。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