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台湾抗英斗争
释义

台湾抗英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多次进犯台湾。清台湾兵备道姚莹、总兵达洪阿召募乡勇,协同守军严阵以待。1840年10月(道光二十年九月)英舰窜抵鹿耳门外洋,被台湾水师击退。1841年9月30日(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英舰入侵基隆,守军奋起炮击,英舰桅折索断,逃跑触礁,基隆军民毙敌三十二人,生擒一百三十三人,缴获大炮十门。此后,台湾乡勇、水勇、团练增至四万余人。英军至基隆索俘,被守军击退。1842年3月11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卅日)英船到淡水、彰化之间大安港窥伺,当地渔民一面通知守军,一面引路,诱使英船触礁搁沉,伏兵立即驾船围捕,俘敌四十九名,毙敌数十,缴获英军从宁波掠得的军器、军装等。此后英舰多次来犯均被击退。《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听信英军全权代表璞鼎查诬告姚、达“冒功控奏”,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将二人革职逮问。
台湾抗英斗争鸦片战争发生后,清台湾兵备道姚莹和总兵达洪阿积极备战。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英舰窜抵鹿耳门外洋被击退。次年八月十六日,英军一艘运输船闯入鸡笼(基隆),遭炮击后触礁沉没,台湾军民当即围捕,毙敌三十二人,生俘一百三十余人。二十二年二月一日,英军一艘三桅兵船驶入淡水、彰化间的大安港。清军设计,诱敌船触礁,俘敌五十四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要求惩办台湾抗英官员。清政府竟应敌所请,于次年将姚莹、达洪阿革职逮问。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