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荆浩 |
释义 |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他博通经史,善作文,在长安做过小官,唐末逃避藩镇战乱,隐居山西太行山洪谷中,自号“洪谷子”,专以绘写山水古松为事,自耕而食。关同曾拜他为师。所作《笔法记》一书记载了他关于山水绘画的理论。他主张神形并重,“贵似得真”。还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的“六要”,强调思想内容对构图的决定作用。曾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存世《匡庐图》表现他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一说《匡庐图》是后人模仿他的作品)。又绘有佛像,曾在汴京双林院作《宝陀落伽山观自在菩萨》壁画。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