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与元九书文论篇名。唐白居易作。元九即元稹。着重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指出文学的作用在于“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认为自国风变而为骚辞,到汉代六义已缺;晋、宋以还,直至梁、陈多为丽辞,讽托不存,六义寝微而尽;唐代除陈子昂、鲍防外,陈陈相因,即李、杜也多有放失。针对“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的局面,竭力提倡诗须“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亲躬其道,“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其理论与实践突破了儒家传统诗教的局限,可看作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之宣言,也是对大历以后诗坛多流连光景之作的不良风气的挑战。但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教化功用,对六朝以来直到李、杜的否定不免有些偏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