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守仁 |
释义 | 王守仁1472—1528明哲学家、教育家。初名云,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1506年)冬,触怒宦官刘瑾,贬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败,擢鸿胪卿。正德十一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福建,镇压谢志山等农民起义。十四年,宁王宸濠举兵反,袭破九江、南康,攻安庆。他率兵奔袭南昌,宸濠还兵救,大败,以功进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嘉靖六年(1527年)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镇压广西断藤峡瑶民起义。卒谥文成。又曾筑室余姚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他继承和发展了南宋陆九渊的主观唯心论的“心学”,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现不外于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明便是天理”,与陆九渊“心即理”说一致。其学说以“致良知”及“知行合一”为主。“致良知”即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皆得其理矣”。提出“知行合一”,认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他的这些观点,与程朱学派的事事物物“亦各有理”及程颐等人的“知先行后”都不相同。但“去人欲、存天理”则与程朱学派完全一致。他的儿童教育论,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他的学生很多,世称其学派为姚江派。有《王文成公全书》。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