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潘梓年 | |||||||||||||||||||||
释义 | 潘梓年1893—1972江苏宜兴人 潘梓年
潘梓年
潘梓年1893——1972又名宰木、定思、弱水、任庵,江蘇宜興人,1893年1月 (清光绪十八年) 生。5歲入私塾。小學畢業後,又隨伯父學習古文經典。辛亥革命後,赴上海,入私立大同學院。繼入龍門師範。三年後畢業,在無錫東林小學任教。1920年離職去北京大學哲學系爲旁聽生。1923年赴保定育德中學。不久被迫離開育德中學,轉至河南開封第二中學任教。1926年赴廣州參加革命,時北伐軍已出發,即在廣州靠譯書爲生。1927年初,回到上海; 四一二政變後,參加中國共產黨。不久回家鄉宜興縣,重建宜興中共組織,任中共宜興縣特别支部宣傳委員,被指派爲縣教育局局長。1927年9月,調往上海,從事左翼文化工作,主编《北新》、《洪荒》等刊物。1928年秋,受聘爲上海藝術大學教授。1929年創辦華南大學,任教務長。1930年任左冀文化總同盟書記。1932年任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真話報》總編輯。1933年5月,與丁玲一起被捕,被判處無期徒刑。1937年6月,經營救出獄。後受周恩來委派,在南京籌辦《新華日報》,任社長; 抗日戰争爆發後,隨報社遷至重慶。1947年2月,《新華日報》被迫停刊; 3月撤回延安,任中央城市工作研究室主任。1948年12月,去河南鄭州籌辦中原大學,任校長和黨委書記。1949年5月中旬,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委副主任,教育部部長。高教局局長等職。1954年調任中國科學院中共黨组成員,不久負責籌建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和哲學研究所,籌備出版《哲學研究》,任编輯委員會召集人。1956年6月,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被推爲學部委員和學部副主任;11月成立中國哲學研究所,兼任所長。曾被選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届代表。1972年4月10日逝世。終年79歲。著有《文學概論》、《邏輯與邏輯學》、《論抗戰期中的文化運動》、《争取抗戰勝利》等。譯作有《明日之學校》。(與人合譯)、《幼的心理學)、《教育學》(與人合譯)、《邏輯》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