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直(1882—1949)
晚清民国吴江(今江苏苏州)芦墟人。号颖若、次公,后改字存庑。沈昌眉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上海理科专修学校最优等毕业。宣统元年(1909 年)与兄共组分湖文社,后入南社,并称二沈。辛亥革命时期作《光复志喜》诗,欢迎鼎新。1912 年任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国文教员,曾撰《中等学校国文教授私议》刊于《教育月刊》。1927 年到苏州中学执教,1934 年作《诗经“言”字解驳胡》刊于《学衡》,与胡适争鸣。1937年兼任吴中文献展览会征集委员。抗战爆发后居乡授徒。工诗、古文辞,精小学,擅考据。著有《文字源流》《爨馀集》《存庑读史偶笔》《爨馀集遗稿劫后拾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