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北朝 |
释义 | 北朝时代名。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的一百七十年间,大致以江淮为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后人将此间江淮以南各王朝总称为南朝,江淮以北各王朝总称为北朝。北朝从公元439年北魏消灭匈奴沮渠氏建立的北凉、统一北方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中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及隋初的九年,历时一百五十余年。在此期间,经过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十六国时期北方经济衰落的局面大为改观,江淮以北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朝
北朝我国中世纪南北方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后发展到西南地区)存在过北魏(公元386年至534年)、东魏(公元534年至550年)和西魏(公元535年至556年)、北齐(公元550年至577年)和北周(公元557年至581年)五个政权。历史上把这五个政权合称为北朝。从公元386年至581年,北朝共存在了一百九十五年时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缔造的政权。西晋以后,我国北方各族(包括汉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公元338年,鲜卑拓跋部酋长什翼犍建立代国。公元376年,代国被强大的前秦灭亡。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鲜卑拓跋部酋长拓跋珪(即魏道武帝)乘机摆脱前秦的统治,于公元386年正月,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恢复代国,四月,改国号为魏,改称魏王,建元登国,史称北魏。公元398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改称皇帝。拓跋珪起用汉族士人张衮、崔宏等人管理政权,对外不断用兵,消灭强大的后燕政权,开创了北魏一百四十多年的基业。道武帝之后,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继续进行兼并战争。太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对外不断用兵,终于在公元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使北魏和南朝宋形成相峙态势。到孝文帝执政时期(公元471年至499年),北魏统治者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实行俸禄制、均田制和新赋役制、三长制,并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北魏政权封建化与汉化的进程。从而,自孝文帝统治晚期至宣武帝时期(公元500年至515年),北魏达到最兴盛时期,经济繁荣,商业活跃,社会稳定,民富国强。然而,在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机,鲜卑贵族和汉族官僚的贪婪、腐朽性也日益膨胀起来,宣武帝时期,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佛教,耗费了国家大量财富,各级官吏以贪污、聚敛为能事,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到孝明帝统治时期(公元516年至528年),终于爆发了六镇军民大起义、河北人民大起义和关陇人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政权;在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别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政变迭起,北魏迅速走向灭亡。在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尔朱荣为代表的尔朱氏集团、高欢为代表的高氏集团和宇文泰为代表的宇文氏集团。公元532年,高欢消灭尔朱氏势力,成为朝廷实力派人物。公元534年7月,孝武帝元修在高欢的逼迫下,出逃关中,投奔宇文泰。于是,高欢,这个鲜卑化的汉人,拥立元善见为帝(孝静帝),改元天平,次年,迁都于邺(今河北磁县南),史称东魏。公元534年12月,宇文泰,这个出身散落了的鲜卑宇文氏杰出人物,毒死孝武帝,拥立孝文帝孙元宝炬为帝(文帝),定都长安,次年,改元大统,史称西魏。东西魏之间为争夺地盘而不断地进行军事较量,互有胜负。西魏政权操纵者宇文泰励精图治,依靠鲜卑武力集团,联络关陇地区汉人士族,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改革,推行府兵制、“六条诏书”、计帐法等等,使西魏迅速由弱变强。公元550年,高欢子高洋篡位称帝(文宣帝),改元天保,国号齐,史称北齐。公元577年,宇文秦子宇文觉在伯父宇文护拥立下篡位称帝(闵帝),国号周,史称北周。高洋在位之初,英明有为,北齐国势蒸蒸日上;在位六七年之后,荒淫残暴,导致国力迅速衰弱。北周在继承宇文泰开创的功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尤其是周武帝宇文邕执政以后,加强皇权,力行改革,释放杂户和奴婢为民,禁止佛教,推崇儒学,整顿国力,缮甲修兵,使北周日益强盛。公元577年,周武帝消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可是,这样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三十六岁卒),以致其统一全中国的壮志未酬。周武帝子宇文赟(yun)却是一位昏君,荒淫无耻,嬉戏无度,滥杀无辜,大兴土木,导致人人自危,众叛亲离,终于使大权旁落外戚杨坚之手。公元581年,杨坚废杀幼帝宇文衍,篡位称帝(隋文帝),改元开皇,国号隋。北周灭亡,北朝的历史也随之结束。 北朝时期,各政权频繁更替,东西魏抗衡,北齐周对立,而且,南北朝分裂对峙,战争层出不穷,边界极不稳定,因而,疆域和户籍也常常变化,很难作出精确的统计,若从南北朝边疆着眼,则可以肯定:随着时间的向前发展,北朝的疆域是越来越大的。公元466年南朝宋徐州刺史薛安都投降北魏是南北朝疆域变化的关键事件。在此之前,南北边界大至西面以秦岭、东面以黄河为界,自此以后,南北边界西面仍以秦岭为界,而东面则以淮河为界,洛阳属于北朝。到北周晚年,北周几乎占有今西南三省的所有领土,最南端达到今越南中部一带,东面则以长江为界。关于户籍,据梁方仲先生的统计,北魏明帝熙平年间(516—520),有五百万户,到北周末年(581),达到六百六十三万多户。 北朝各政权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或鲜卑化的汉人建立起来的,它们继承自身已有的文明,又积极吸收汉族文明,从而创造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新事物,如府兵制、均田制、北齐法律中重罪十条等等。北魏结束西晋以后十六国(实为二十三国)割据分裂的局面,隋文帝又在北朝的基础上重新统一全中国,隋唐盛世是直接在北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本质上说,南北朝对峙时期,北朝比南朝强大,尽管从表面上看南朝比北朝先进。鲜卑人以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蓬勃向上的朝气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给处于分裂、停滞、腐败的中国封建社会打了一针强身剂,使其唤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北朝仍然是北方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时期,北方许多少数民族通过不同的途径迅速由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并与汉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共同生产,共同斗争,为祖国大家庭输进新鲜血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北朝在文化方面,如佛教石窟艺术、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地理学、农学、史学等等方面,都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总之,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