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兆麟 | |||||||||||||||||||||||||||||||||
释义 | 李兆麟1910—1946辽宁辽阳人 李兆麟1903—1946原名超兰,化名张寿篯,辽宁辽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参加领导抗日武装斗争。1932年党派他到本溪从事工人运动,组织了工人“抗日救国会”。1934年以后,历任中共北满省委委员,抗日联军第三军和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抗战胜利后,任滨江省(今并入黑龙江省)副省长、中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李兆麟
李兆麟
李兆麟1908——1946曾用名張壽, 化名孫正宗、 張玉華,遼寧遼陽人,1908年 (清光緒三十四年) 生。1922年畢業於小榮官屯高小,後又至大榮官屯讀私塾。1925年因家貧輟學務農。1931年赴北平,參加東北民衆抗日救國會; 同年底,被派回東北組織義勇軍。1932年3月,成立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其後,被中共奉天特委派赴本溪煤礦,與侯薪、孫已泰成立臨時工作委員會,被選爲負責人。1933年調奉天特委軍委,任幹事兼青年士兵委員會負責人。不久被派擔任中共滿州省委軍委領導工作; 同年5月,中共滿州省委派爲以省委巡視員身份,先後赴北滿巴彦、海倫巡視工作,並幫助當地組織和建立抗日游擊隊; 9月又被派赴珠河,協助趙尚志等組織武裝部隊。1934年初,任珠河反日游擊隊副隊長; 同年6月,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政委。1935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部主任; 5月改任第一團政治部主任。1936年1月,在湯原縣境召開北滿反日聯軍軍政聯席擴大會議,被推選爲會議執行主席;同月設立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代理政治部主任; 9月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成立,被選爲北滿臨時省委委員。1937年初,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正式改稱爲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任總政治部主任; 同年6月,兼任第三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6月,受命以抗聯總政治部主任身份領導第三軍工作。1939年1月,協同開闢小興安嶺地區抗日游擊根據地,將北滿抗聯部隊,統一编成四個支隊和兩個獨立師,並設立龍南、龍北兩個臨時指揮部,被派兼任總指揮; 4月任北滿臨時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並任第三路軍總指揮部總指揮。1941年德蘇戰争爆發後,北满抗日部隊餘部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任副旅長。1942年7月,南北滿和吉東三省委合併,統一組成中共東北地區委員會,任常委。1945年抗戰勝利後,率部隨蘇軍開赴哈爾濱市,任松江省副主席; 11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成立松江軍區,任副政委; 同月撤出哈爾濱辭去副省長職務,專任中蘇友好協會會長,以中共代表身份留在哈爾濱。1946年3月9日被骗去水道街9號商談國大代表事宜被殺害。年38歲。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