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刘敞 |
释义 | 刘敞(1019—1068)北宋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原父,号公是。庆历进士。历吏部南曹、知制诰等。奉使契丹,以熟知其山川地理,为契丹人所叹服。使还,出知扬州,徙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及修玉牒,因言事与台谏官异而遭攻击,自请出知永兴军,岁余因病召还。在朝敢言事,为官所至有治绩。长于《春秋》学,不拘传注,开宋人评议汉儒先声。著有《春秋权衡》、《春秋传》、《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又与弟攽、子奉世合著《汉书标注》六卷。 刘敞(1019—1068)北宋学者。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长于春秋学,摆脱传统束缚,开宋儒批评汉儒的先声。有《七经小传》、《春秋权衡》、《公是集》等。 刘敞(1019—1068)宋经学家、文学家。字原父,号公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历右正言,知制诰。尝奉使契丹。又知扬州、郓州,决狱讼,明赏罚,有政绩。拜翰林侍读学士,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敞学问渊博,淹通典籍,长于《春秋》,尤深经学,开宋儒批评汉儒之先声。欧阳修每叹服其博。其弟攽《公是先生集序》称其文“能道胸中之蕴积,畅物理之有无”(《彭城集》卷三四)。欧阳修《刘敞墓志铭》评为:“文辞典雅,各得其体。”著有《春秋权衡》、《春秋传》、《春秋意林》、《春秋说例》、《七经小传》、《公是弟子记》、《公是集》等。生平事迹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刘公墓志铭》、刘攽《彭城集》卷三四《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九。 刘敞 1019—1068北宋大臣。字原父,号公是。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庆历六年进士。历任吏部南曹、知制诰等。奉使契丹,以熟知其山川地理,为契丹人所叹服,使还,出知扬州,徙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并修玉牒,因遭攻击而自请出知永兴军。刘敞博闻强记,学问渊博,对佛老、卜筮、天文、方术、地理皆有涉猎。对《春秋》尤有研究。在文学方面,与梅尧臣、欧阳修等共同倡导质朴自然的文风。刘敞为人耿直,立朝敢言,治学时不拘传注,开宋人评议汉儒先声。著有《七经小传》、《春秋权衡》、《公是集》等,又与弟攽、子奉世合著《汉书标著》六卷,今多散佚。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