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恩格斯 |
释义 | 恩格斯Engels城市名。在今苏联俄罗斯联邦萨拉托夫州伏尔加河畔。建于公元1747年,始称波克罗夫村庄,1914年称波克罗夫斯克。1922~1941年为日尔曼伏尔加共和国首府。1932年改今名。 恩格斯1820—1895Friedrich Engels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纺织工厂主家庭。曾就读于巴门市立学校和爱斐特中学。1837年秉父意辍学经商,余暇自学,并撰写诗篇、论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蒙昧主义。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其间常到柏林大学听课,参加青年黑格尔派小组,发表论著批判谢林哲学的宗教神秘主义和黑格尔的保守政治观点。1842年到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工作,经常深入工人住宅进行调查研究,参加工人运动,研究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为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德法年鉴》撰稿。1844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表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一般原则,批判历史学家卡莱尔的唯心史观,表明他已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8月到巴黎会见了马克思,后同马克思合著《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揭露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面目。1845年发表社会主义文献《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6年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组织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同盟起草了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后在《原理》基础上,同马克思合著《共产党宣言》。1848年革命爆发后,与马克思共同制定“同盟”的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并一起回国创办《新莱茵报》,参加革命斗争。1848年革命失败后,写了《德国维护帝国宪法运动》、《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以及与马克思合写的《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等著作,总结革命经验,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50年重返曼彻斯特经商,以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从事《资本论》的写作。其间经常与马克思通信,商讨各种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并开始系统地研究语言学。1870年9月迁居伦敦。10月被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国际的领导工作。他热情赞扬巴黎公社革命,总结和宣传巴黎公社的经验,在国际内部坚决反对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和拉萨尔主义。1877—1878年写成《反杜林论》,批判杜林的冒牌社会主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以主要精力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1885)、三(1894)卷。1884—1894年间还写下《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阐明阶级产生的过程,国家的起源和实质,详尽地阐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论述无产阶级革命中农民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的重要性。在完成繁重的理论工作的同时,1889年参与建立第二国际,并指导它的活动。1895年8月5日病逝于伦敦。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