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向秀 |
释义 | 向秀约227—272魏晋之际哲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少有远识,为山涛所知。曾与嵇康同打铁,与吕安共灌园,情谊甚笃。康被诛后,秀应召入洛阳,任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好老庄之学,为《庄子》作注,“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但未竟而卒。后郭象补注《秋水》、《至乐》二篇,并“述而广之”自成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作向、郭二人共作。秀以为万物不待“无”而生,“有”乃自然存在,因而提出“名教即自然”说,礼法名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等皆“天理自然”,故应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以致违反“名教”。长于赋,代表作《思旧赋》,为悼亡友嵇康、吕安所写,情辞沉痛,言简意深,现存于《晋书》本传。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