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三伏
释义 三伏节令术语。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三伏期间统称伏天、伏日。三伏起源甚古,《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秦德公二年(前676),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汉书·郊祀志》:“秦德公作伏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六月伏日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师古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渊鉴类函·岁时部》:“阴阳候曰:‘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如此计算,两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初伏到中伏固定为十天;但由于有立秋后的第一庚日为末伏的规定,因而中伏到末伏就有十天和二十天两种情况。自入伏到出伏,约相当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是中国夏季最热时期,故有“热在三伏”之说。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