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冯桂芬 |
释义 | 冯桂芬(1809—1874)清江苏吴县人,字林一,号景亭。道光进士。曾为幕僚。由翰林院编修官至右中允。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克苏州时避居上海。上书曾国藩,为其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又立会防局,调和中外杂处者。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关心时务,对清腐朽统治亦有不满。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博学能文。注意研究西学,究心数学、舆地,关注盐铁、河漕诸政。认为当时中国“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是“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以“自强”为宗旨,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建议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并广泛采用机器生产。尝谓:“农具、织具、百工所需,多用机轮,用力少而成功多,是可资以治生”(同上)。从争取对外贸易出超着眼,主张发展丝、茶生产。又曾提出在苏、松、太地区减赋与“折南漕”、“改土贡”等有利国内商品流通之建议。其思想对资产阶级改良派与洋务派均颇有影响。著作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弧矢算术细草图解》、《梦李诗存》等。 冯桂芬(1809—1874)近代思想家、学者。字林一,号景庭,晚年自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广西乡试正考官。清咸丰三年(1853)奉旨在乡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在上海参与江浙官绅组织的“会防局”,主张借用外国军队“以复宁、苏”,又上书曾国藩乞援。后入李鸿章幕府。同治九年经李鸿章力荐,得三品衔。曾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重视经世致用之学,研习过数学、天文学。曾多次建议改革,认为要“裕国”,必须发展农业。主张在东南一带减赋、均赋,改革漕运。提倡向西方学习,称赞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皆得格物致理”,“多中人所不及”(《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建议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同时强调“用西人而不为西人所用”(《显志堂集·约堂算学杂记序》)。其“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的主张,曾对洋务派思想产生很大影响,并被视为戊戌维新的思想先导。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等。 冯桂芬(1809—1874)近代散文家、思想家。字林一,号景亭,又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右春坊右中允。曾师事林则徐。受西学影响,重经世致用之术。主张改良政治,取法欧美,富国强兵。对近代洋务派、改良派均有启发影响。李鸿章尤器重之,常以郡县利病诸政事就咨。论文不取桐城“义法”之说,主张“称心而言”,文笔通畅,见解卓特。尤精数学,见称于时。其《校邠庐抗议》四十篇,于经国之事,指陈剀切,为时代先觉。另著有《显志堂集》、《两淮盐法志》、《西算新法直解》等,主编《苏州府志》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左宗棠《中允冯君景庭家传》。 冯桂芬 1809—1874字林一,号景庭,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编修。道光二十四年(1844)任广西乡试正考官。咸丰年间,曾与程廷桂等同办团练,并纂修《盐法志》。冯桂芬性聪颖,读书勤奋,又喜好钻研经世济民之学。他曾久居上海,对时事颇多感触,主张博采西学,制造器械,驾驭外夷,筹措财源。著有《校邠庐抗议》四十八篇。书中提出:西方之数学、物理、化学,多为中国所不及,应采其长,为我所有。他又说,对抗外国,不能单凭一时意气,要在人无弃才、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符四个方面首先胜过外国。他的主张已较洋务派更进一步。其后,康有为、梁起超等倡导的变法维新运动,即受冯桂芬的影响很大。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