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孙冶方 | ||||||||||||||||||||||||||||||||||||||||||||||||||||||||||||
释义 | 孙冶方1908—1983江苏无锡人 孙冶方1908—1983马列主义经济学家。原名薛萼果,在党内曾化名为宋亮。生于江苏无锡玉祁镇。1923年初在无锡工商中学读书时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任中共无锡第一任支部书记。1925年到上海参加“五卅”反帝斗争。同年底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毕业后担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与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的讲课翻译两年多,奠定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础。1930年返国,在上海搞工人运动。1931—1937年失去党的关系,并受到王明路线的打击,但仍着力研究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问题,并参加华北、华中、华南农村调查工作。1933年与陈翰笙、薛暮桥等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合”,1935年开办“新知书店”,出版《中国农村》月刊,发表大量批判“托派”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文章。1937年恢复与党的关系后任中共江苏文委书记。上海沦陷后留在上海出版《译报》,为党开展宣传工作。1941年到重庆,周恩来令转苏北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华中局宣传部宣传科长,地委宣传部长,华东财办秘书长,山东农业厅副厅长等职,同时从实践中继续研究经济理论。建国后任上海工业处长,华东工业部副部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实地调查的材料相结合,痛感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一些经济方针政策,有不少弊病和失误,而这又与理论上的错误有关。他写了大量文章深入批判经济建设中的“唯意志论”和“自然经济论”,认真探讨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体系,大胆地提出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设想,但“文化大革命”中却受到了大规模的批判和斗争。并于1968年以“中国经济学界最大的修正主义者”罪名入狱。1975年被释放时他宣布“一不改志,二不改行,三不改观点”。粉碎“四人帮”后,政治上得到平反昭雪,他的改革主张逐渐被政府采纳,1980年后同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1982年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他的加强企业改造的观点,要求全国经济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授予他模范党员称号,指出他一生坚持真理、坚持实践、坚持调查研究,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遗著有《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经济论》等。 孙冶方
孙冶方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