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六韬
释义
《六韬》中国古代兵书,相传为周初姜太公撰。今存《六韬》文字,一般认为写定于战国。《汉书·艺文志》著录姜太公之书:“《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有《谋》《言》《兵》,而未有《六韬》之名。至唐初魏徵撰《隋书》,始著录“《太公六韬》五卷”,及《太公阴谋》、《太公金匮》等。共分六卷,依次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据《宋本武经七书·六韬》)《文韬》含《文师》、《盈虚》等十二篇,以周文王与姜太公对话为主线,提出“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归之”等一系列观点。认为民心、道义是主导。《武韬》含《发启》、《文启》等五篇,讲太公助文王修德惠民,观天道,定人谋,依顺天地静因无为之道。《龙韬》含《王翼》、《论将》等十三篇,论说王者帅师之股肱羽翼的搭配,将的德材及其选择,较多叙说治军方略。《虎韬》含《军用》、《三阵》等十二篇,主要讲三军器用,攻守之具,阵法选择,及各种具体境遇中的战术问题。《豹韬》含《林战》、《突战》等八篇,讲森林、沼泽、山峦等特殊地理环境之下的作战方略。《犬韬》含《分合》、《武锋》等十篇,讲兵力部署、“练卒”的选择,及步兵、骑兵配合作战问题。其特色是突出以“人”为本,有较重的“因任自然”的道家色彩。
六韬书名。旧题周时吕望(姜太公)撰。凡六卷。《隋书·经籍志》始有《太公六韬》五卷,后人研究认为系战国时作品,或说系汉代人所作。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篇。前两篇以吕望答文王问的形式表达政治观点,相当驳杂;后四篇以吕望答武王问的形式论述选将治兵和各种战术原则。唐人谈兵多引其说。北宋元丰年间,曾颁定“武学七书”,该书列为其中之一。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7: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