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六曹 |
释义 | ![]() 六曹官署合称。(1)尚书诸曹合称。东汉尚书台置三公、吏部、民曹、客曹、二千石、中都官六曹,分掌政务。魏、晋、南北朝各代尚书省所置各曹虽名称不同而曹数皆六,故称六曹。各曹皆以尚书为长官。隋唐尚书省分设六部,亦统称六曹。各部又下属若干曹(司),但以郎中为长官的诸郎曹,与以尚书为长官的六曹不同。隋、唐以后,多称以尚书为长官的六曹为六部。(2)唐代府、州属下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的合称。北宋初于开封府沿置。徽宗崇宁三年(1104)改置为士、户、仪、兵、刑、工六曹。大观二年(1108),令州府皆依开封府例置六曹。(3)唐代南诏执掌中央政务的六个部门。相当于唐代的六部,名称是兵曹、户曹(管户籍)、客曹、刑曹、工曹(管营造工程)、仓曹(管财政)。统于外算官(由清平官或大军将兼任),六曹长有功绩,得升大军将。(4)明永乐中北京行部属下吏、户、礼、兵、刑、工六曹清吏司的省称。 六曹执事机构的合称。始于东汉,即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因三公曹二人,合为六曹。东汉之后,内容各异,至隋唐之季,方固定不变。唐代六曹有二:其一,就尚书省而言,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二,就诸府、州而言,指功、仓、户、兵、法、士六曹。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