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司马相如 |
释义 |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西汉辞赋家。字长卿,小名犬子。因慕蔺相如为人,改名相如。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喜读书击剑,善弹琴。景帝时任武骑常侍。后称病免官,客游于梁,与邹阳、枚乘等文士同为梁孝王门客。梁孝王死,返蜀地。在临邛得寡妇卓文君喜爱,与之私奔成都。因家贫,无以为生,又返回临邛卖酒为业。文君父卓王孙怜其困窘,分与钱百万、僮百人,嘱其归成都买田宅。遂成富人。武帝时召任为郎,受命出使西南夷,邛、筰(zuo)、冉(ran)、駹(mang),斯榆各部酋长因以降汉,因功迁孝文园令,旋因被告受贿而失官。一年后又得官,但常称疾闲居,郁郁而死。《汉书·艺文志》载其辞赋一十六篇,今存六篇。其赋最卓者为《子虚赋》和《上林赋》,赋中大肆铺陈上林苑的壮丽及天子田猎的盛况,歌颂了西汉帝国发展时期的气魄和声威。其辞赋结构宏大,纵横自如、词汇丰富,汉、魏、六朝文人多效仿之,鲁迅赞之为“广博宏丽,卓绝汉代”。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