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濬
释义 王濬(206—286)西晋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北)人,字士治。博涉典籍,不修名行,不为乡里所称。然恢廓有大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后为羊祜参军。除巴郡太守,郡临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全活者众。迁益州刺史。造舟舰,练水师,力主伐吴。太康元年(280)受命进军,自成都出兵,克武昌,入建业,受孙皓降。以功封襄阳县侯,累迁抚军大将军。
王濬(206—286)西晋文学家。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初为羊祜参军,迁益州刺史,封关内侯。后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再为益州刺史。太康元年(280),东下伐吴,破建康,降孙皓,拜辅国大将军,封襄阳县侯,后转抚军大将军。博涉坟典。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三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二首。生平事迹见《晋书》卷四二。

王濬  206—286

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初任河东从事,为车骑将军羊祜所赏识,转入其部下。后迁益州刺史。在州树立威信,安抚各少数民族。泰始八年(272)以后,大造舟舰,训练水军,以备伐吴。咸宁五年(279),朝廷议论伐吴,贾充、荀勖等以为不可,王濬支持张华、杜预等人的意见,力主出征。武帝同意攻吴,分兵六路,其中濬与唐彬率巴(今四川阆中)、蜀(今四川成都)之兵顺江东下。次年,濬军连克吴丹杨(今湖北秭归东)、西陵(今湖北宜昌东)、乐乡(今湖北松滋东),随后会同王戎,进克武昌(今湖北鄂城),直趋吴都。屯军江北惧不敢进的安东将军王浑约到达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江中)的王濬停军议事,濬以舟舰顺风、不宜停止为由,拒不听其节度。他率军卒八万,方舟延绵八里,旌旗满江,威势甚盛。吴将张象率水师万人望风而降,吴主孙皓被迫请降。吴平,王浑屡上疏,指责王濬违诏不听节度,要求治罪,濬亦上表自辩。武帝虽不追究,但仅升濬为辅国大将军,时人咸以为功高赏轻。武帝乃迁之为镇军大将军,后又转抚军大将军。太康六年十二月卒,终年80岁。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