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區壽年 |
释义 | 區壽年1902——1957字介眉,廣東羅定人,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生。少年入私塾讀書,後畢業於羅境圩小學。1919年冬,入蔡廷鐠部任連部文書。後入護國第二軍陽江軍事教練所學習。结業後升任司務長,後升排長。部隊改编後,轉任粤軍第一师第四團排長。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師第二十八團第三营連長。1926年10月,在賀勝橋、武昌等戰役後擢升爲第三營營長。1927年7月,任第二十四師第七十團團長。1929年編遣會議後,任第六十師一二○旅旅長。1930年任十九路軍旅長。1931年秋,任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師長。1932年1月,率部在淞滬抗日;《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後,奉調赴福建,1933年11月,福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任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十九路軍第三軍軍長。1934年2月,閩變失敗,十九路軍番號取消,離部隊赴香港; 數月後,去德國學習軍事,並赴英、法、意等國考察。1936年7月。回廣西南寧; 同年8月,十九路軍番號恢復,任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師長,駐守郁林,不久,十九路軍缩编爲師,稱第二十六師。任師長; 後改爲第一七六師仍任師長。1937年授陸軍少將。淞滬抗日戰争爆發率部開赴上海參加抗戰。後又參加徐州會戰,保衛武漢等戰役,以此升任第四十八軍副軍長兼第一七六師師長。1938年5月,授陸軍中將;同年進安徽大别山,建立豫鄂皖邊區抗日游擊根據地,任東區南分區指揮官,组成豫鄂皖邊區東區南分區政治總隊,宣傳抗日救亡。1939年11月,調任第四十八軍軍長,數月後至重慶,入陸軍大學特别班第五期學習。结業後,於1943年2月,任第二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1945年抗戰勝利。轉任第六綏靖區副司令。1948年6月,任第七兵團司令,在睢、杞地區與人民解放軍作戰,7月2日戰敗被俘。1950年獲赦。1951年回廣州。被選爲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華南臨時工作委員會宣傳委員。1954年任廣州市政協委員。1955年任廣州市政協常務委員。1957年1月15日病逝於廣州。年55歲。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