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刘伯坚 | |||||||||||||||||||||||||||||||||||||||
释义 |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巴中(今平昌)人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巴中(今平昌)人。1918年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比支部书记和旅欧总支部书记。1922年11月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后,到西北军冯玉祥部任国民联军总政治部副部长。他在这支队伍中进行了大量革命工作,对该部赵博生、董振堂等影响较大。1927年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不久又赴苏联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时值赵博生、董振堂所在二十六路军被调至江西“围剿”红军,党派他与赵、董联系配合,策动了1931年著名“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他任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负伤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写有《带镣行》、《移狱》和《狱中月夜》等诗篇,表达了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对党无限忠贞的革命情操。3月21日英勇就义于江西大庾(今大余)。 刘伯坚
刘伯坚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