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齐湣王 |
释义 | 齐湣王(?—前284)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00—前284年在位。“湣”或作“泯”、“愍”、“闵”。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田辟彊之子。任用田文(孟尝君)为相,匡章、司马穰苴等人为将。曾联合韩、魏,大败楚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继又与韩、魏攻秦,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部分所侵魏、韩之地。又大败燕军。后与秦并称东、西帝,旋自去东帝号。齐湣王十五年(前286)灭宋,兼有宋以前取得的楚淮北地。自矜骄暴,诸侯难忍。十七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三晋与秦伐齐,攻入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下齐七十余城,惟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与莒(今山东莒县)未服,他出奔,旋为楚将淖齿所杀。齐湣王 ?—前284即“齐闵王”“齐愍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妫,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子。公元前301年至公元前284年在位。曾联合韩、魏,战胜楚、秦。一度与秦昭王并称东西帝,公元前286年攻灭宋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攻破齐国,他出走到莒(山东莒县),不久被淖齿杀死。 孟尝君(生卒年不详)即田文。战国时齐贵族。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称薛公,号孟尝君。被齐湣王任为相国,门下有食客数千。曾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一度入秦为相,不久逃归。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田甲叛乱事,出奔到魏,任魏相,主张联秦伐齐,后来与燕、赵等合纵攻齐。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