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魏国迁都 |
释义 | 魏国迁都魏国的都城原来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地处河东,受秦、赵、韩三国包围,只有上党山区的一线可以和河内(黄河以北)交通,如果赵国、韩国联合攻魏,切断上党的交通线,再加上秦的进攻,形势岌岌可危。为此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便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了。 魏国在迁都大梁的前后,曾经极力图谋在中原开拓土地。公元前262年攻占了赵国的列人(今河北省肥乡县东北)和肥(今肥乡县西)。这两地就在赵国都城邯郸东面,因而造成了对赵国的严重危胁。第二年魏国又送给越国榆次(今山西省榆次县)和阳邑(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两邑;同时又攻取赵的泫氏(今山西省高平县)。大约即在此时,赵国把突入魏国境内的旧都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西)送给魏国;而魏把繁阳(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浮水一带给了赵国。公元前359年,韩把突入到魏国境内的平丘(今河南省封丘县东)、户牖(今河南兰考县北)、首垣(今河南省长桓县东北)以及驰道(马车交通线)送给魏国,魏又从韩取得了通过太行山的交通要道轵道(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而把鹿(所在未详)送给了韩国。在魏的压力之下,三晋之间如此调整交换土地,使得魏国在中原的大片土地连成一块,造成了十分有利的形势。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