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马一浮
释义 马一浮(1883—1967)现代新儒家学者。幼名福田,字耕余。后更名浮,字太渊,后字一浮,号湛翁。以字行。晚年自号蠲戏老人,简称蠲叟。浙江绍兴人。生于四川成都。16岁应绍兴县试,位居榜首。戊戌变法后,接受新学。在上海与人创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月刊》。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美留学,次年回国。不久,又东渡日本留学。光绪三十一年回国后,定居杭州,专心读书治学三十余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浙江大学迁移,先后讲学于泰和、宜山。1939年入川,参与筹创复性书院于乐山,并任主讲。1946年返回杭州。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等。提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认为儒家六艺(六经)之学不仅是国学的代表,统摄一切传统之学术,而且也是整个人类思想文化之代表,统摄一切西来之学术。儒家六艺之所以能够统摄一切学术,在于它内涵之义理是完美的,是根乎人心的,反映了人心之全体大用。提出分辨义理之本体和名相的“义理名相论”。认为治学之目的在于明义理,而义理非恃闻见可得,更不在言说之中。义理是“所诠”,言说是“能诠”,故只是义理之名相;义理之本体是“性”,它是“人心所同具”,故欲求义理,“非有悟证不能显现”。在理气关系上,主张理气一元,即理气不可分,但两者仍有不易与变易、体与用、总相与别相之分别。在知行、性修关系上,提出“知行合一”、“性修不二”,认为性理为人之本然所有,但如果“单提直指”良知良能,将会否定后人的修行和道德践履,要求以后天知行之努力,来扩充先天之德性。由此提出“涵养致知”与“止观”等修养方法。治学广大精深,会通儒佛,兼容文史。主要哲学著作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等。今有《马一浮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