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韩琦
释义 韩琦(1008—1075)北宋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字稚圭,自号赣叟。天圣进士。累迁右司谏,曾一次劾罢宰执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四人,为时论所称。又请停内降、节省宫中浮费,多被仁宗采纳。旋任益利路体量安抚使,缓赋调,汰冗役,减轻灾荒危害。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安抚使,进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范仲淹等共事,指挥防御西夏战事。庆历元年(1041),以任福等攻夏败没,解除副使,改知秦州。次年,兼秦凤经略安抚招讨使,未几,改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以与范仲淹在兵间久,时称韩、范。三年,又同被召入朝,任枢密副使。支持“庆历新政”。及新政失败,出知扬、郓、定等州。嘉祐元年(1056),入朝为枢密使,三年,拜相。仁宗末年,力请立皇太子。英宗即位后,促曹太后归政,进右仆射,封魏国公。治平三年(1066),以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次年,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旋出判永兴军、相州、大名府等地。王安石变法时,与司马光、富弼等屡次上疏反对。著有《安阳集》。
韩琦(1008—1075)宋政治家、文学家。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累迁右司谏,曾一次奏罢宰相、参政四人。宝元三年(1040)进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范仲淹等共事,指挥防御西夏战事,时称韩、范。支持“庆历新政”,嘉祐三年(1058)拜相。英宗即位后,进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坚辞相位,出判相州等地。谥忠献。琦为朝廷重臣,其政论文“词气典重,敷陈剀切,有垂绅正笏之气”,代表作有《总管刘平忠勇奏》、《论杨景宗恣横不恭奏》等。其诗句“多不事雕镂,自然高雅”(《四库全书总目》),代表作有《九日水阁》、《过故关》、《早夏》等。著有《安阳集》传世。生平事迹见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史》卷三一二。

韩琦  1008—1075

北宋政治家。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任右司谏时,一日奏罢四名正副宰相,为时论所称。宝元三年(1040年)西北边事起,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率兵拒敌,防御西夏。《宋史·韩琦传》介绍说:“(韩)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西夏与宋廷议和之后,韩琦被召为枢密副使。两年后,因范仲淹等罢政。自请外任。知扬州,改知定州、并州。在并州时收回被契丹冒占之土地,并立石为界。韩琦是拥立英宗的重要人物。嘉祐元年(1056年),入为枢密使,三年拜相。英宗即位后,促曹太后归政,进为右仆射,封魏国公。治平三年(1066年)英宗病重,韩琦力请建储。次年,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旋改外任,判永兴军,知相州、大名等地。韩琦又是北宋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屡次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卒谥忠献。著有《安阳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