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霸道
释义 霸道亦作伯道。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等以武力、威势称霸诸侯之方策。《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赵岐注:“言霸者以大国之力,假仁义之道,然后能霸。若齐桓、晋文等是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周天子不明,齐桓将夺其威,专会诸侯而行伯道。”战国法家主张“赏罚”、“耕战”,亦被孟子斥为“霸道”,与“王道”相对。
霸道先秦法家的政治主张。指“以力服人”,用暴力进行统治。与“王道”相对。《史记·商君列传》:“吾语公(秦孝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力服仁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反对实行霸道。荀子重王霸之别,认为“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王道得天下,霸道强一国。但他也反对霸道,称赞王道。韩非继承早期法家的霸道思想,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理论,认为儒家宣传的王道和德治已经过时,只有“明君务力”,实行霸道,才能统一天下。“事异则变备,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汉代以后的统治者,接受秦王朝推行霸道的教训,多兼采霸道和王道,提出“文武并用,长久之术”(《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即“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