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隋末农民起义 |
释义 | 隋末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是一次全国规模推翻隋王朝的农民大起义。隋炀帝时,剥削残酷,兵役徭役繁重,使田地荒芜,农民家破人亡。大业七年(611),王薄领导农民首先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东南)发动起义,他们攻打官军,破坏隋军运输线,同时在今山东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刘霸道起义。两年后更有发展,在今山东有孟海公、孟让、郭方预、郝孝德、孙宣雅,在今河北有格谦等,在今陕西有向海明,在今甘肃有白谕婆,广东有梁慧尚,在江淮地区有杜伏威,辅公祏和黄海潮等起义。此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发展到不下百数起,参加者约在数百万之众,形成全国规模的起义高潮。大业十二年(616)以后,这些起义军逐渐形成三大支起义军:他们是中原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他们与众多分散义军遥相呼应,终于埋葬了隋王朝。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