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陈傅良
释义 陈傅良(1137—1203)南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字君举,号止斋。以文名当世,师事薛季宣。乾道进士。教授泰州,改太学录。通判福州,为言官论罢。光宗立,由知桂阳军迁提举常平、茶盐转运判官。去朝十四年,始除吏部员外郎。轮对,极言赋敛之苛,宜以爱惜民力为本。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官终宝谟阁待制。主张经世致用。著有《春秋后传》、《建隆编》、《历代兵制》、《止斋集》等。
陈傅良(1137—1203)南宋学者。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官至宝谟阁待制。曾问学于薛季宣,潜心研究历史文献。为学重“经世致用”,主张“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反对空谈性理之学。对古井田、王制、军事兵法(如司马法、八阵图)等都加以考订。在王霸问题上与陈亮有过讨论。把陈亮的功利主义思想总结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致陈同甫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对东汉郑玄所注《周礼》表示不满,以为“《周礼》纲领有三:养君德、正纪纲、均国势”(《宋元学案·止斋学案》)。为永嘉学派重要代表。有《春秋后传》、《止斋文集》。
陈傅良(1137—1203)宋学者、散文家。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间,登进士甲科。官至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待制。终于家,年六十七,谥文节。曾师事名儒郑伯熊、薛季宣,入太学后,又与张栻、吕祖谦友善。一生强学笃志,著书明道,主经世致用,不专于坐谈心性。著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工散文,“多切于实用之文,而密栗坚峭,自然高雅,亦无南渡末流冗沓腐滥之气。盖有本之言,固迥不同矣”(《四库全书总目》)。有《止斋文集》传世。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三四。

陈傅良  1137-1203

南宋学者。字君举,号止斋。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乾道进士,曾教授泰州。由龚茂良举荐,改太学録,出通判福州,为言官论罢。光宗立,历官提举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浙西提点刑狱,后除吏部员外郎。在外居官凡十四年,归朝时鬓发皆白,人呼“老陈郎中”。轮对,极言赋税之重,主张减赋宽民,以爱惜民力为本。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绍熙三年(1192)除起居舍人,直言谏君。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皆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阻止召还朱熹。后由御史劾其言不顾行,出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从学于薛季宣,与张栻、吕祖谦友善,致力于历史文献研究,讲究古今之治,“弥纶以通世变”。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之学。笃信“六经之学,竟业为本”宗旨,受永康学派功利主义思想影响颇多,提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致陈同甫书》)对后世影响极大。不满于郑玄所注《周礼》,认为“《周礼》纲领有三:养君德、正纲纪、均国势。”(《宋元学案·止斋学案》)对古代井田、王制军事兵法等都加以考订。是永嘉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春秋后传》、《建隆编》、《历代兵制》、《止斋集》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