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阴阳更相动薄中国古代的一种气象理论。西汉董仲舒认为风、雨、云、雾、雷、电、雪、雹之生,其一般原因,为“阴阳二气”“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熏蒿歊蒸”。但对每一种气体气象而言,又各有不同。“气上薄为雨”。具体过程与原因如下:“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在空中,“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已与现今之说基本相同。又说大小、疏密、暖凉:“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疏而密。”“冬气多寒,阳气自上跻,故人得其暖”;“夏气多暖,阴气自下升,故人得其凉。”雨与其他气象关系:“其寒月则雨凝于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雪是也。雹,散之流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为雹焉。”空中相薄之气,不上反下,则为雾。又说:“风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击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西京杂记·董仲舒对鲍敞问雨雹》)但董仲舒是以此来解释天人感应,说“太平之世”,风顺雨调;“政多纰缪”,风雨成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