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阳羡词派
释义 阳羡词派形成于清顺治、康熙年间的词流派,江苏宜兴(古称阳羡)词人陈维崧为其主要代表,与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并驰于清初词坛。谭献有“锡鬯(朱彝尊)、其年(陈维崧)行而本朝词派始成”(《箧中词》)之论。陈维崧立志别开蹊径,新创词派,荡涤明末以来的萎靡词风,与同邑吴本嵩、吴逢原、潘眉合编《今词苑》,竭力推重词体,尤崇尚苏轼、辛弃疾之词,以为可比“杜甫之歌行”、“西京之乐府”,大胆地将“选词所以存词”提高到“存经存史”(《词选序》)同等的地位。阳羡词人还编有《荆溪词初集》(曹亮武主编)、《瑶华集》(蒋景祁编)等选本,不但反映了荆溪一域清初诸家词的概况,还在序文中勾勒出阳羡词派的发展脉络及其词学宗趣。阳羡词派阵营颇壮,陈维崧而外,有任绳隗、徐喈凤、史惟圆、曹亮武、万树、陈维岳、蒋景祁、弘伦、陈枋、董儒龙等。陈维崧创作极富,陈廷焯称其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白雨斋词话》),其他各家亦均以豪放健迈、苍凉悲壮的词作饮誉词坛。敢于“拈大题目,出大意义”(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抒述民生之哀,慨叹故国之痛,不满足于吟风弄月,为阳羡词派的基本风貌。阳羡词派至康熙中叶便日渐式微,后虽有郑燮、蒋士铨、黄景仁、姚椿等继其词风,但以阳羡地域特征为标志的这一词派终不复存在。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