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个唯情论者的宇宙观及人生观》现代朱谦之著。原为1924年3月在济南第一师范的讲演稿,同年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分十讲,包括导言、宇宙观、人生观、恋爱观、政治理想、经济理想等。另附《孔门的泛神思想史略》。自认梁漱溟对其思想有很大影响:“《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我实受极大影响,这时我的本体论,完全折入生命一路。认‘情’是本有,不是‘无’。”以人之“真情”为核心阐发其对宇宙人生的基本见解。糅合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孔子“仁”的思想,称:“这‘情’字就是宇宙的根本原理”,“真情”就是“现前原有的宇宙之生命”,也是宇宙的“本体”。自然界不是物质世界,而是生命本身充塞的“真情之流”。进而强调人生也只是人人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一点“真情”,“可见天人本无二,所谓天地人物原来只是一个身体,一个真情。同了便是一个,异了便是万类。”将“情”规定为“善”,提出“情即性”、“情统本性”等命题,反对佛老、宋儒尊性摒情的观点。认为存在于“我”的“情”有公私之分;以“我”为中心,以占有为特征的情是“私情”;以“无我”、“忘我”及创造冲动为特征的是“公共的情”或“真情”。断言“真情”即“吾心”、“真我”、“真生命”,又是一种人我不分的“直觉”。主张“真情政治”,否认现实的“强权政治”,追求人人因才定分、循分服职的“万人安乐”的“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是作者“唯情哲学”的代表作之一。收入《朱谦之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