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郭守敬 |
释义 |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元顺德邢台(今属河北省)人,字若思。郭守敬祖父郭荣精通五经、算数、水利。郭守敬自幼承家学,又从天文学家刘秉忠学习。20岁负责指导疏浚家乡的河道和修复淹没多年的石桥。中统三年(1262)由左丞张文谦推荐,郭守敬受到忽必烈召见,面陈水利建议六条,即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次年,升为副河渠使。至元元年(1264),奉命修浚西夏(今宁夏一带)境内的康来、汉延等古渠,更立闸堰,使农田得到灌溉,事后升都水少监。十三年,都水监并入工部,任工部郎中。二十八年,他兼领都水监事,领导开辟白浮堰,开凿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今北京什刹海)的大运河最北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不仅解决了通惠河水源问题,而且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落差,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保证来往船只航行。他曾亲自上溯黄河,考察河源。还发明了以海平面为标准来比较大都和汴梁地形高下之差的方法。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攻下临安后,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生前建议,命张文谦等主持修订新历,郭守敬负责制造仪器,进行实际观测。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主张。他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等近20件天文仪器,这些新创制的仪器,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十六年,为制定历法设立的机构,太史局扩建为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同年,郭守敬领导开展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其中河南登封的观星台和“量天尺”至今犹存。根据测量他推算——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325日,这与现今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所用值一样,与理论值仅差23秒。他主持了规模空前的恒星位置观测,使测得的恒星从原来1464颗增加到2500颗,并编制了星表。十七年,《授时历》告成,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十八年,太史令王恂去世,郭守敬管辖太史院事务。同时陆续整理成《推步》、《立成》等多种著作。二十三年,升任太史令。三十一年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当时朝廷规定七十退休,却不准他卸职,任事直至86岁去世时才止。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