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郦道元 |
释义 |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字善长。太和十八年(494)以尚书主客郎随孝文帝北巡,沿途考察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等镇和阴山(今大青山)一带地理情况。后为治书侍御史,又历任颍川郡太守、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和御史中尉、河南尹。孝昌三年(527)为关右大使,至阴盘驿(今陕西西安市东北),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为政威猛,执法严峻。好学博览,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历史地理现象。为《水经》作注,约正光三年(522)撰成兼具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四十卷。道元著述,原不限于地理,但流传于后世的,唯《水经注》一书。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历官、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为人崇尚儒学,疾恶扬善;对地理学、地名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金石学、碑版学、文献学等学科均有贡献,而以陆地水文学为最。在地理学上,突破《水经》所叙范围,以西汉版图为对象,论述全国地理,配合元宏“经营天下,期于混一”(《资治通鉴》卷一三八)之宏图。不信鬼神,认为“神道茫昧,不足为法”(《水经注·渭水》)。反对豪侈,鞭挞厚葬,指责其人为“富而非义”(《水经注·洧水》)。持人定胜天之见,主张兴修水利,富民强国,说“水德含和,变通在我”(《水经注·巨马水》)。热爱大自然,描述各地景观,“信为神游之胜处”(同上),期望践跻此境。生平好学不已,博览奇书,勤于著述,有《水经注》四十卷(今存三十五卷)、《本志》十三篇(佚)、《七聘》等文若干卷。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初为太傅掾,累迁东荆州刺史,以为政刻峻免官。后起为河南尹,除御史中尉。素严猛,遭权豪忌恨,被谗遣关右大使。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所害,死于阴盘驿亭。历览奇书,又遍游北方,访渎搜渠,撰成《水经注》。另有《本志》、《七聘》等,均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魏书》卷八九、《北史》卷二七。 郦道元 ?—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为尚书主客郎。后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因执政威猛。孝明帝时,为安南将军、御史中尉。执政严猛,得罪汝南王元悦,出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谋害。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为《水经》一书作注(即《水经注》)四十卷,又注《本志》十三篇,又作《七聘》等文。所撰《水经注》是富有文学色彩的地理学著作,在我国地理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