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通政使 |
释义 | 通政使官名。明代通政使司长官。洪武十年(1377)设。正三品。建文中改通政卿。永乐时,仍复旧称。掌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清沿置,顺治元年(1644)设满、汉各一人,正三品。九卿之一。掌收各省题本,校阅后送内阁,随本之揭帖则送关系部、科。并稽核程限,对违式之本进行参劾,可以参预九卿会议,商讨大政。凡有冤民击鼓,兼司讯供。光绪二十四年(1898)后一度改隶内阁。二十八年裁。 通政使通政使司长官。太祖洪武十年(1377)设。通政使为正三品。属官有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俱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其直属机构有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赍状奏闻。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即于公厅启视,节写副本,然后奏闻。其五军、六部、都察院等衙门,有事关机密重大者,其入奏仍用本司印信。凡诸司公文、勘合辨验允当,编号注册。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之,于早朝汇而进之。午朝则引奏臣为之言事者,有机密则不时入奏。有违误则籍而汇请。凡抄发、照驳诸司公移及勘合、讼牒、勾提件数、给由人员,月终类奏,岁终通奏。凡议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必有通政使参预。通政使是七卿以下地位最高的官员。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