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辛丑条约
释义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2月22日(十一月一日)外交团以日、英、美、俄、法、德、意、奥、比、西、荷十一国公使名义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款。1901年2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下罪己诏,感激列强“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责令奕劻、李鸿章“悉心酌核”。是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与十一国公使在北京正式签订《和约》十二款,附件十九件。主要内容是: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区内各国驻兵“分保使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将大沽炮台和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拆毁,准许各国在京榆铁路线上的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昌黎、滦州、秦皇岛、山海关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兵,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中国不得驻军,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禁运期两年,还可延长;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清朝各级官吏所属境内“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将”,分派王大臣赴德、日“谢罪”,并在克林德丧命之地建立牌坊,对日本书记官杉山彬“必须用优荣之典”;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外国认为各通商章程中应该修改之处,清政府概允商议,并改善北河及黄浦江两水道。《辛丑条约》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又一次强加给中华民族的殖民枷锁。列强通过这个条约对中国进行军事监督、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辛丑条约》是清政府的卖身契,清政府从此与反侵略战争绝缘,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因在光绪二十七年(农历辛丑年)签订,故名。二十六年七月(1900.8)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十一月一日以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公使名义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清政府全部接受。此后各国在强迫清政府惩办祸首和勒索最大限度赔款及保证条件上,展开长达九个月的争执。次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9.7)奕劻、李鸿章与十一国公使在北京正式签订《和约》十二款,附件十九件。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2)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大沽炮台及大沽至北京沿线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十二个重要地区。(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对外国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对所属境内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刻镇压,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并改善北河及黄浦两水道。(6)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此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