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赵汝愚 |
释义 | 赵汝愚(1140—1196)宋宗室。居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字子直。乾道进士。绍熙五年(1194)与韩侂胄立赵扩为帝(宁宗),官至右丞相。后被侂胄倾轧,除观文殿学士,知福州。既又贬永州,途径衡州,暴卒。为学注重“经世致用”。极力褒扬程朱理学,以其为安邦定国、礼义教化之大计。与朱熹、吕祖谦、汪应表交往密切。庆元党禁起,被列为“党人”之首。著有《太祖实录举要》,编有《国朝诸臣奏议》。 赵汝愚(1140—1196)宋文学家。字子直。汉王元佐七世孙。饶州余干(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二年擢进士第一。知信州、台州,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侍郎,迁秘书少监。先后出任福建路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光宗继位,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孝宗崩,光宗有疾,与外戚韩侂胄定策,奉嘉王赵扩即帝位,是为宁宗。韩侂胄专权,遂为其摈斥,罢右相,知福州,台臣乞寝出守之命,太学生伏阙请愿,侂胄忌之益深,复责永州安置,至衡州病作,为守臣钱鍪所窘,暴卒。后追谥忠定,封周王。诗文集十五卷,已佚。《四库全书》著录其所编《诸臣奏议》一百五十卷,分门类编,始自建隆,迄于靖康。生平事迹见傅增湘辑《宋代蜀文辑存》所收《忠定赵公墓志铭》,《庆元党禁》,《宋史》卷三九二。 赵汝愚 1140-1196南宋丞相,字子直,宋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宋宗室,汉王元佐七世孙,其父赵善应以孝亲良善称誉于时。汝愚少有大志,乾道年间中进士,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孝宗召对,陈自治之策,迁校书郎,因反对张说任枢密院事,请祠。复迁著作郎至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上言反对内侍兼兵职。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设计平息诸羌边患。绍熙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孝宗崩,光宗推疾不主丧事,他乃议请太后垂廉主丧事,并欲议立太子。光宗怒,宰相留正惧祸,乃佯病逃出京城。赵汝愚乃与韩侂胄拥立嘉王赵扩为帝(即宁宗),人心因此而定,天下翕然望治。拜右丞相,因处置宰相事忤韩侂胄,后韩专权,益受排挤,以同姓居位、谋危社稷之罪出知福州,旋又以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庆元二年(1196)行至衡州病作,为守臣所窘,暴死。著有《国朝诸臣奏议》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