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赵恒 |
释义 | 赵恒即“宋真宗”。 赵恒(968—1022)即宋真宗。宋皇帝。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封韩王,端拱元年(988)封襄王,淳化五年(994)封寿王,任开封尹。至道元年(995)立为太子。三年太宗死,即位。当政前期较勤于政事,号为治世。景德元年(1004)辽军南下,从寇準计亲征,订澶渊之盟。后用王钦若、丁谓等人,政治日趋腐败。能诗文。在位时辅臣编其集近三百卷(见《玉海》卷二八)。今存表奏之作有《玉京集》六卷。其诗作,《宋诗纪事》卷一从《石林燕语》等辑有七首。其中《赐杨亿判秘监》、《赐苏州节度使丁谓》等言君臣之谊,《海棠》秾华艳丽,多为平庸无味之作。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六至卷八。 赵恒 968—1022宋真宗。初名德昌,改为元休、元侃、恒,宋太宗第三子。生于开封,庙号真宗。自幼喜武,先后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太傅、开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改名恒。997年,太宗崩,于柩前奉遗制即位。初,用李沆等人为相,政治尚安定,注意生活节俭。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南侵,宋大臣多主张迁都金陵或成都,以避其锋,惟宰相寇准等少数人力主抵抗,并请真宗亲临前线督战,以振士气。辽军刚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大将肖挞览即中宋军伏击而死,辽军士气大挫。然真宗未能采纳乘胜前进的意见,竭力主和,只望辽军尽快撤退。议和结果,应允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万匹,约为兄弟之国,开创了以岁币求和之先例,史称“澶渊之盟”。真宗初年,四川一带地主发行了纸币,叫做交子,其后,北宋政府收夺了私家发行纸币之权,由政府在开封设置交子务,专门负责发行纸币,纸币开始正式出现。晚年,用王钦若、丁谓为相,伪造“天书”,大搞封建迷信,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劳民伤财,社会矛盾逐步加剧。乾兴元年(1022)卒,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