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赢政 |
释义 | 赢政 前258-前210即秦始皇,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秦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帝,在位共37年。战国末期,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当时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已经具备消灭其它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被吕不韦和宦官嫪毐把持,统一六国的事业没有显著的进展。公元前238年,他亲自处理国事并平定了嫪毐的叛乱,免除了吕不韦的宰相职务,把他处徙蜀郡(郡区四川松潘、成都、雅安、汉源一带,郡治四川成都);同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重新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消灭了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王政为了炫耀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尚的权威,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为始皇帝,并宣布子称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此后,他又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维护封建统治、巩固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他在全国彻底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建立起自中央直到郡县的一整套的官僚机构;还以秦国原有的法令作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布了统一的法律政令,所有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绝不允许错乱和篡改;把原来六国的贵族和富豪迁至关中(辖境所指大小不一:一称函古关以西为关中,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在内;一称秦岭以北地区,又时或包括陇西、陕北)、巴蜀(今四川境内),用以防止他们搞分裂和复辟活动,仅仅迁到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的便有十二万户之多,此外又明确规定不许民间收藏武器,把收缴来的武器铸成十二个金人陈列在宫殿之前;经济方面则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扶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即可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还以商鞅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废止战国时代的各国货币,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毁掉旧东方的各国城郭,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到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还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文化思想方面,秦始皇令李斯负责整理出一种笔划较战国时期简单、写法一致的文字通行全国,称为小篆。废除了其他异体字。并令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爰历篇》、胡毋敬编《博学篇》等作为儿童识字课本,推行全国。后来程邈又根据民间流行的简化的字体整理出一种新字体,称为隶书,它与我们现在所用字体已很相近了。秦始皇还利用战国时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作为秦朝专制主义统治制造神学根据。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又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全部上缴焚毁,禁止私学。随后又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株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迫使匈奴退到阴山以北,为了防止匈奴的进一步侵扰,又把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还在征服百越地区以后,设置桂林(郡区广西大部、广东肇庆、茂名一带)、象郡(今广西崇左境)、南海(今广东广州)等郡。秦始皇末年,秦朝郡数由统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加到四十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他每天亲自处理大量的奏章文书,不完成规定的数量决不休息。但由于他刚愎自用,以刑杀显示威风,因此大臣多数怕获罪,不敢指责和陈述他的过失。统一六国之后,他修建了极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前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以炫耀自己的声威。为寻求长生不老药,又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到东海求神仙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从而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民众积怨很深。 秦始皇实行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终于使人民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同时,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也乘机进行反秦活动。秦始皇于二十九年(前218)东游,途经博浪沙(今河南中牟西北)时遭刺客袭击。三十六年(前211),陨石坠于东郡,有人刻“始皇死而地兮”于右。次年(前212)始皇巡游至平原津(山东省西北部)患病,他自知病将不起,于是作书命在上郡(今陕西榆林南)监蒙恬军的长子扶苏速归咸阳送葬并继承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秦二世胡亥即位后,更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在二世三年(前209)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导致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