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仇士良
释义
仇士良(?—843)唐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东北)人,字匡美。顺宗时,为宦入侍东宫。历宪、敬、文、武宗四朝。先后任平卢、凤翔等节度监军,数任内外五坊使,贪暴阴狠。文宗时,擢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以分宦官王守澄之权。太和九年(835),文宗依朝臣李训等发动“甘露之变”,谋诛宦官,事败,他与宦官鱼弘志大杀朝臣,公卿半空。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权势益张,文宗自谓受制于家奴。开成五年(840)文宗死,矫诏立颖王李瀍(武宗),迁骠骑大将军,封楚国公。擅权二十余年,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致仕后,劝其他宦官以球猎声色乱皇帝心,使不读书,不亲儒臣,以长期揽权,得保富贵。

仇士良  781—843

唐朝宦官。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东北)人。顺宗时侍奉太子李纯,李纯(即宪宗)即位后,迁内给事,出为平卢、凤翔等监军。元和、太和年间,数任内外五坊使,专横跋扈,贪暴甚于盗寇。文宗时与李训合谋杀死宦官王守澄,官升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及李训为相,于太和九年(835),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谏言诛灭宦官,以铲除宦官集团。设计圈套,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前往观看,预先埋下伏兵,欲一举诛灭宦官。因伏兵败露,未成。仇士良率监军宦官大杀朝臣,李训、王涯、舒元舆、郑注等重臣皆被宦官所杀,被株连者千余人,未被诛者也纷纷避祸,朝中几乎无人,史称“甘露之变”。事后,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及李石为相,士良因与之论政理屈词穷,竟派刺客刺杀李石,李石因而辞去相位,他更加肆无忌惮。当时文宗已感风疾,并受仇士良严厉控制,难于料理朝政,自叹“受制家奴”而无力回天。他在朝中20余年,共杀死两个王子、一个妃子、四名宰相,甘露之变中被株连者更多至千余人,皇帝受制如其掌中之物,可见晚唐宦官专权之严重程度。他退职时还向宦官们传授专权之术,想方设法以声色犬马蛊惑天子,使帝王全部精力陷于侈靡逸乐,以便荒于朝政“万机在我”,心如蛇蝎,计谋狠毒,于晚唐可谓遗患无穷。开成五年(840),又矫诏立李炎为帝,是为武宗。会昌三年(843),因病告老,不久死去。还追赠扬州大都督,实当遗臭万年。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