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谢榛 |
释义 | 谢榛(1495—1575)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青年时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倡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之一。因倔强自傲,被斥。万历元年(1573)游彰德及秦、晋诸王府,声名日著。晚年再游河北,至大名卒。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集》、《诗家直说》等。 谢榛(1495—1575)明诗文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眇一目,早年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入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诗社,以布衣为之长,为“七子”(后七子)之一。后为李攀龙、王世贞排斥。客游秦、晋诸藩王间,大河南北皆称“谢榛先生”。万历元年(1573)复游彰德,再次受到赵王礼遇。在北游燕赵时路经大名,客请赋寿诗百章,成八十首投笔而逝。一生未仕,刻意为诗,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取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见《列朝诗集小传》)。其诗被认为婉然唐音。所作《竹枝词》数十首,曾被按谱弹歌,不失毫发。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即《诗家直说》)。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八七、《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九、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一三。 谢榛 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自幼一目失明,以布衣终其身。16岁作乐府商调,少年争歌之。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性豪爽,好游侠。时诗人卢柟忤县令,系于狱,榛为之奔走,使脱于狱,名动京师。李攀龙、王世贞结诗社,榛为长,攀龙决之。后攀龙声名日显,二人交恶。李、王二人排挤榛,并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遂客游秦、晋诸藩王间。声律之学为其论诗核心,考究体格,以初盛唐为师,兼取十四家之长,夺其神气,求其声调,裒其精华,并重视一已心灵的抒发。主张诗妙在含糊,贵在想头落于不可测处。将诗分作三类:堂上语、堂下语、阶下语。论创作方法,主张走笔成诗,琢句入神。反对立意和有激而作,主张不拘于一格,提倡诗赋要有英雄气象,人不敢道,我则道之。其诗以五言近体为佳,钱谦益称其今体诗,工力深厚,句响而字稳,七子五子之流皆不及。其古体诗则无甚可取。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