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诸子学
释义 诸子学简称子学。研究诸子学说的学问。与经学、史学相对。“诸子”泛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庄子·天下篇》把春秋战国百家之学,概括为邹鲁之士,墨翟、禽滑釐,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惠施等派别,分别予以评论,开“子学”先河。《荀子》的《非十二子》和《解蔽》,《韩非子·显学》,《商君书·开塞篇》,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等,均系子学开创性著作。西汉刘歆《七略》、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均将儒家以外各学派著作列入《诸子略》。自此以后,诸子学成为不包括儒家经典的各学派学说研究之专称。三国魏郑默《中经》、晋荀勗《新簿》分图书为甲乙丙丁四部,列诸子著作于乙部。《隋书·经籍志》始标明经史子集四部。清编纂《四库全书》宣称“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其间,不少学者反对此说,清傅山强调要对经、子作同等的研究,反对“子不如经之尊”的传统偏见。傅山《霜红龛集》、章太炎《诸子学略说》均可参考。
诸子学亦称“诸子百家学”,简称“子学”。西汉刘歆辑有《诸子略》,后遂有此称。一指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学术之总称。一指研究诸子思想的学问,内容包括对诸子及其著作的研究,佚子、佚书的研究,历代学者研究诸子的研究等。晋以后,诸子学的研究对象有所扩大,包括后世的著名哲学家在内。如南齐王俭的《七志》的“诸子志,纪今古诸子”(《隋书·经籍志》序)。近代章炳麟《论诸子学》:“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子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