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诬告法
释义

诬告法 

明代关于诬告者反坐的法律。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奸徒不抵,善人被诬者多矣”,于是规定“自今告谋反不实者,抵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专定《诬告法》,其中规定: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五、六人者杖一百、流放三千里。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枭首其乡,家属流放边远地区。明代对诬告者,加等治罪。如被诬告当笞罪者,加所诬罪二等。流徒杖罪者,加所诬罪三等。诬人死罪已决者,反坐以死刑。
诬告法明初制止诬告之法令。永乐元年(1403)定。凡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五、六人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家属迁化外。

诬告法 

明代防止诬告使人陷罪的法令。成祖永乐元年(1403)“定诬告法”。据宣宗宣德二年(1427),江西按察使黄翰称:“民间无籍之徒,好兴词讼,辄令老幼残男妇诬告平人”(《明史·刑法志一》),遂定诬告人“罚钞赎罪例”(同上书)。这项法令旨在整饬纲纪,约束臣民,保障其它法令的实施。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