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许行 |
释义 | 许行战国时楚国人。曾师事墨翟弟子禽滑釐。与弟子数十人自楚至滕,衣褐,捆屦、织席为生。儒者陈相与其弟辛见之大悦,尽弃儒学而从之。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认为国君设“仓廪府库”是“厉民以自养”,非为贤君。事见《孟子·滕文公上》。一说与《吕氏春秋·当染》所载之许犯实为一人。 许行战国时农家。楚国人。事迹仅载于《孟子》。托神农以立教,有学生数十人,皆穿粗布衣,以编草鞋、织草席为生。主张凡一类物品,不论其品质,同量同价。“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晚年到滕国游说,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见《孟子·滕文公上》),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要求无分贵贱、君民并耕的理想。 许行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农家。楚国人。有学生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裳,打草鞋,编织席子用来维持生活。他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自理炊事而治”。即人人都必须参加劳动,即便是国君也不能例外。他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一种理想。此外他还主张“市贾(价)不贰,国中无伪”,反映商人欺诈性质的买卖。他提出了等量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要求做到即使小孩到市场上,也“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他主张的贸易原则,没有考虑到商品质量的差别,所以是行不通的。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