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解 |
释义 | 解文体名。解惑释疑之文。始于扬雄之《解嘲》,其后名篇如韩愈的《进学解》。大都设问答之体,解剥纷难,以抒解心中的抑郁。东方朔有《答客难》、班固有《答宾戏》,与《解嘲》体例相近,《文选》均归之“设论”。此外一些纯学术性的解释说明类的文章亦有称“解”或“释”者,如韩愈《获麟解》、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蔡邕《释海》、皇甫谧《释劝》等。 解文书名。即解书。向上级机构呈报的公文形式。《梁书·高祖三王·南康王绩传》:“主者有受货,洗改解书,长史王僧孺弗之觉。” 解地名。(1)春秋周畿内邑。有大、小二解:大解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洛阳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王师军于国,于解。”杜预注:“洛阳西南有大解、小解。”(2)战国魏邑。即春秋晋解梁邑。在今山西临猗县临晋东南。《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秦败魏师于解”,即此。西汉置县。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