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袁于令(约1603—1674)明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晋,字韫玉、令昭、白宾,号凫公、箨庵、幔亭仙史、吉衣道人等。明末贡生,因事被革。顾公燮《消夏闲记》谓袁于顺治初,受托为苏州乡绅写表降清。其说出于百年后传闻,未必可信。后任荆州知府数年,以忤上官罢去。工隶书,好词曲。著有《西楼记》、《金锁记》、《玉符记》、《珍珠衫》、《鹔鹴裘》、《双莺传》,前五种辑为《剑啸阁传奇五本》。另有诗文《留研斋稿》。 袁于令(1592—1674)清戏曲作家。原名韫玉,后改名晋,字令昭、研昭,号凫公,又号箨庵、白宾、幔亭仙史、吉衣主人等。江南吴县(今属江苏)人。明贡生。入清,历官清源司榷、荆州知府。顺治十年(1653)以失上官意遇劾罢归。后流寓金陵,又至扬州访王士禛,参与红桥诗会。晚居会稽,忽染异疾卒。以创作戏曲享誉当世,早年曾受业于叶宪祖。王士禛称之为“红颜顾曲袁荆州”。高奕评其所作“如海鹤鸣秋,声清影淡”(《新传奇品》)。代表作为《西楼记》传奇,另著有《瑞玉记》、《鹔鹴裘》、《金锁记》、《长生乐》、《战荆轲》、《玉符记》、《合浦珠》、《珍珠衫》传奇及《留砚斋稿》,小说《隋史遗文》一般也认为是其所作。生平事迹见《光绪苏州府志》卷七六、《民国吴县志》卷七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