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蓝鼎元 |
释义 | 蓝鼎元(1680—1733)清福建漳浦苌溪(今赤岭)人,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畲族。蓝廷珍从弟。贡生。康熙六十年(1721)尝佐蓝廷珍击朱一贵于台湾,来往文书皆出其手,对台湾的政事多所建议。又预言台湾将有日本、荷兰之患,并为治台条陈十九事:信赏罚、治客民、儆吏胥、革规例、兴学校、修武备、行垦田、恤澎民等。喜“经济之学”。重视工艺,强调“生财之大道在百工”(《藏稿》),认为“有百工以佐庶民之不逮”,则“劝者日劝而常有以养天下之欲”(同上)。提出“漕运兼海运”之说,建议海运漕粮,准船“搭载私货”,使“南方货物皆可骈集京师,而回空之船亦可载北货以资江、浙”(《漕运兼海运》)。并主张开放海禁,建议对南洋“大开禁网,听民贸易”,互通有无,“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论南洋事宜书》)。雍正元年(1723)参与编修《大清一统志》。六年授广东普宁知县。十一年授广州知府。旋死于任内。工诗古文。有《鹿洲初集》、《女学》、《东征集》、《平台纪略》、《鹿洲公案》、《修史试笔》。 蓝鼎元(1675—1733)清诗文家。字玉霖,号鹿洲,又号任庵。福建漳浦人。诸生。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反,鼎元随从兄南澳镇总兵蓝廷珍出征,为掌书记。事平,复随廷珍驻台,岁余而返。雍正元年(1723),以拔贡入太学。校书内廷,分修《一统志》。六年,授普宁知县,官至广州知府。居官多惠政。《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文笔条畅,多近事理,在近人文集中犹可谓有实际者也”。《晚晴簃诗汇》评其《台湾近咏》云:“番俗夷情,洞若观火,坐而言可起而行,非徒夸山川之瑰丽,赋物产之珍奇者。”著有《鹿洲全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七七、《清史列传》卷七五、《国朝耆献类征》卷二二七、陈寿祺《蓝鼎元传》。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