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萧一山 |
释义 | 萧一山(1902—1978)现代史学家。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江苏铜山(今徐州)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1948年赴台湾大学任教。并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致力清史研究,认为民族即是历史,是历史的唯一动力。中国以民族的是非为历史的是非,历史上的一切不平等都因民族压迫和剥削而起。以民族观念作为中国历史分期的线索,将中国史分为汉族成育时代(太古至秦统一)、汉族全盛时代(秦至唐亡)、蒙古族盛势时代(五代至明)、满族主政时代(清)、五族团结时代(民国以后)共五期。倡导民族革命史观,认为那种以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始受帝国主义压迫的观点不正确,中国受异族之蹂躏和社会文化之没落始于清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应在明清之际。此三百年来,中国社会及其历史皆围绕着民族革命的中心问题,“一部清史,实在可以说:就是一部民族革命史”(《清史大纲·引论》)。将近代史演变分为三个时期,民族革命的第一时期从清初到太平天国运动,第二个时期从自强运动到辛亥革命,第三时期从讨袁运动到抗日战争。从民族革命史观出发,对天地会、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等反清和反帝运动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太平天国“为国民革命的先河”(《太平军广西首义史序》)。提倡经世致用,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出一套“明道救世”的理论。在历史阶段划分上,主张按时代和朝代概念划分历史。代表作有《清代通史》、《清史大纲》、《中国近代史概要》、《曾国藩传》和《洪秀全传》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