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聂士成 |
释义 | 聂士成(?—1900)清安徽合肥人,字功亭。初为袁甲三部把总。同治初改隶淮军,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累迁至副将。六年擢总兵。光绪十年(1884)率淮军千余名渡海赴台抗法,屡战退敌。十七年调统芦台淮、练诸军,镇压热河朝阳金丹教起义。十八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曾单骑巡察东三省边境及朝鲜八道,著《东游纪程》。二十年随提督叶志超赴朝鲜牙山。在辽东战役中,扼守大高岭一带,奋战十余昼夜,重创日军,以功授直隶提督。二十四年北洋创立武卫军,改所部三十营为前军。二十六年春,奉命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陷大沽,奉命守卫天津,六月十三日在八里台英勇战死。另著有《东征日记》。聂士成 ? —约1900清末淮军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以武童从军。初随袁甲三镇压捻军。1862年隶属淮军,曾随刘铭传在江、浙、闽、皖一带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以凶悍善战称著,1863年擢守备。次年升都司、加游击衔。后累官至提督。1884年中法战起,淮军将领多惧敌焰畏葸不前,独世成慷慨请行,率部千余人增援台湾。既临阵,“奋摩敌垒,连战克捷”(周馥:《文集·聂忠节公传》),屡挫法军。战后调芦台,助直隶提督叶志超在热河镇压金丹教起义,擒杀义军首领杨悦春。1892年,授太原镇总兵,留守芦台。1893年至1894年间,巡防东北三省,所历山川要塞,备细绘图立说成卷。1894年6月,随叶志超率部二千出鸭绿江,驻军牙山,协助朝鲜政府镇压东学党起义。日军旋借口保护侨民入朝。7月29日与聂士成战于牙山成欢驿。时主将叶志超不战脱逃,余众亦溃。聂部孤军奋战,予敌以重创后,退至平壤。10月,奉命扼守辽东大高岭,与日军血战十昼夜,敌终不能越雷池一步。旋收复连山关、分水岭等地,与日军在摩天岭、连山关一带周旋四月有余,屡予敌以重创,并击毙日将富刚三造。11月升直隶提督,仍率武毅军驻守芦台。1898年,北洋创建武卫军,所部三十营改为武卫前军。1900年,八国联军陷大沽。6月,聂士成奉调天津,抗击八国联军。7月9日,聂部在天津八里台被联军包围。众寡悬殊,拼死力敌,虽身被七创,“腹破肠出,犹挥军前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是日壮烈牺牲于阵前。著有《东征日记》、《东游记程》。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